我们家的“架子车”
(2023-08-12 09:08:58)我们家的“架子车”
柳望河
“架子车”在我国农村普遍兴起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广大农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认为它在由传统人力向机械化转变中发挥了“革命性”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架子车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回顾这一段历史还是激动人心、令人回味的。
一
我们曾经见过不少车,譬如火车、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历史上的战场(兵马俑的“铜车马”),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在农村常见的有马车、牛车,推车、独轮车,风车,水车,还有毛驴车等,而架子车则是一个新诞生的成员!
推车只有一个木轮,两条腿,有一定稳定性,但是推起来要有力量和技术,一般成年男劳力使用,当时多用于生产队饲养室推土垫圈、起圈,家庭“起后院”,有时候也可以当运输工具使用,譬如逃荒,担架队用的是推车改造后的“独轮车”。
风车是用来吹粮食中的糠皮,打的粮食风力不好,或晒的粮食不干净,风车就发挥了作用。水车一般是在河滩地区,地下水比较浅,就用水车把水通过机械踏上来灌溉。风车、水车只是象征意义上的“车”!
毛驴车,我们在柏油路上常常会看到一队队赶着毛驴的车队,拉着各种各样的货物鱼贯而过。那车比马车明显小许多,只有一条毛驴在辕里驾驶,而赶毛驴的人则坐在辕侧邦。这个名字是否存在,不得而知,我想既然有马车、牛车,叫个毛驴车也不为过吧!
牛车,也叫“老牛车”,是形容它走的慢。其结构大体上与马车相似,只是两个车轮是木制的,行走起来比较颠簸。当时主要用于拉土,拉粪,有时候也作运输工具。
马车一般是橡胶轮子,可以充气,人坐上比较舒服。一般是四头马或骡子驱动,速度较快。拉土、拉粪,运输化肥、农药、种子等货物,可以载十几个人,譬逢年过节载人去赶集,去公社、县城开会等。
赶着马车去娶亲或者送亲,是一件非常风光的事情!常言道“人的衣装,马的鞍装”,送亲时给马要换上漂亮的新鞍子,戴上红菱子,装饰花棚子。我小的时候,曾经“押过轿”,便觉得很得意。
有一段时间有人说:“结婚坐马车是封建习俗,要破除”。胡耀邦当时在陕西做省委书记,他来眉县县委礼堂作报告,他讲“封建社会县老爷出门就坐轿子,今天是人民当家作主,一辈子结一次婚,坐一次轿,乘一次马车,怎么就成了旧习俗?”掌声雷动。
二
架子车,农村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具有悠久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农村主要运输及交通工具,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村发展,甚至城市建设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因其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现仍有部分地方依然在使用。
架子车是用结实的木料做成,两边装有两个像自行车那样的轮子(比自行车轮胎要粗一些),两根长而平直的车把,中间一根结实的攀绳。拉车时站在车把中间,两手握住车把,肩上套上攀绳,弓腰曲腿向前拉动。如果车上装的东西较轻,也可倒行推着走。
架子车曾经是农村人必不可少的重要运输工具,在农村没有机动车的年代,全靠它来运输,种田用它往地里运肥,往家拉麦子、玉米、棉花等,建房子用它拉土、拉砖头。
架子车借鉴了马车、推车、以及自行车的制作原理,把人力与机械传输结合起来,操作使用方便,应该是农业生产工具的重大发明创造,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陕西、河南有地方称之为“架车”;南方人称之为“板车”。(参见《360百度》)
三
我们家曾经拥有自行车、缝纫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拥有了架子车,那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架子车我们的生产生活方便多了。
也就是说开始并不是每一家人都有架子车。
当时听说我们眉县出了个解放军中将李达,他有个儿子跟随母亲在当地农村生活,有一年去北京看望父亲,临走的时候问他“需要什么”,他说“需要一辆架子车”!后来给他托运来一辆“加重架子车”,特批给眉县建立一座“氮肥厂”,这是将军的恩赐。
六十年代初期,我们村在红河谷支流有一坐水磨子,距离家里大约二、三里路,面粉磨好后爸妈让我们分头往回背,哥哥比我大两岁把面粉背回了家,我怎样也背不回来。有了架子车,又有了电磨子,再也不用为磨面发愁了!
小的时候我们都喜欢从土崖往生产队饲养室拉土,还可以看看牛欢马叫、驴打滚。又一次看见下牛犊,一回儿时间小牛犊就站起来,在院子里跑,太神奇了!我们人生下来,到一岁多才会走路呀!
常言道,“富不离书,穷不离猪”。我们家养母猪,生了十几窝猪娃,甜欢了我们家。多亏了那辆架子车拉土垫圈,送肥到自留地打不少粮食,让我们衣食无愁,也是父亲计划周到,母亲勤劳节俭。
我的哥哥上高小就因患胃病休学在家,经常是我和父亲拉着架子车送他去公社医院治疗,有时候他在车上痛得厉害,我们就按照医生的嘱咐恰着他手的虎口,就能有所缓解。
上中学时我们与父亲到罗峪沟去掳糠,我们真有雄心壮志,竟然把一座山坡上的橡树叶全部掳了下来,堆成了“一座山”,我们用架子车连拉了两次,才拉了一个角,因为家里要盖房剩余的就放弃了。
我们随父亲到沙坡去购买洋槐椽,不是在一个地方,买齐天已经黄昏,父亲使尽全身力气拉着架子车,我和哥哥坐在椽上趟过刺骨的红河水摇摇摆摆,至今记忆犹新。
还有那次和邻居一起去秦岭深处蒿坪去割柴,我们孩子们高兴的彻夜不眠。拉着架子车两、三点钟出发天蒙蒙亮就到达山坡下,第一次看见机灵的松鼠,敏捷的七寸蛇。当我们打好柴准备回家时,竟然有人放了我们架子车的气,无奈只能硬拉着柴回家,损坏了车带,很是心疼。
四
那时候是人民公社,“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学大寨”!架子车作为生产资料,主要还是在生产队发挥作用。
按照上级指示,社员们拉着架子车和生产工具,成群结队跋山涉水去斜峪关修建石头河水库,经过17年拼搏,以灌溉为主,发电与防洪综合利用,并且有旅游价值的石头河水库主体工程及东干渠工程竣工。灌溉几十万亩土地,为西安市供水。
我的家乡处于石头河水库东干渠上游,是水库直接受益区,高原干旱一下子变为旱涝保收田。社员们又拉着架子车,修斗渠、平整土地,在秦皇岭集体攻关。
为了修斗渠,生产队派社员去几公里之外的霸王河摊拉石头,要上一架陡坡,我们牵着牛挂着架子车往上拉,我牵着那头牛劲最大,直接挂了两辆石头车跑了上去!后来这头牛老了,生产队把它宰了,正所谓“老牛力尽刀尖死”!我们一口牛肉也不吃,这是孩子们的同情心。
那个时候主要施的是农家有机肥,把饲养室起的肥,还有换房子的陈墙打碎,用架子车拉到田地里。大人拉车,我们小孩帮着推车。生产队为了鼓励社员们多拉快跑,采取包工制,拉得越多工分越高。
夏收季节架子车可以大有作为,马车、牛车都派上了用处,有时候支夏单位也会派汽车支援,但是主要发挥作用的还是架子车!一辆辆架子车就仿佛游击队,车装得高高的,运到大场上摞起来,用牛马、或拖拉机拉着碌碡碾麦,等腾草的时候队里会杀猪宰羊犒劳大家。
夏、秋两季农作物丰收,生产队便组织马车、尤其是架子车排成一条长龙去公社粮站交公购粮,有时候粮食不干净还要过筛子,架子车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那是农民们对祖国一颗金子般的心!
五
农民使用架子车,并不都是艰苦,有时候也有游戏的一面。称为“开火车”:把两辆、或几辆架子车头翻过来连在一起,我们是秦岭北麓南高北低,一人掌握车辕作为方向盘放在马路上把车往下飙,大家坐在车上呐喊着呼啸而过!这就是农民的乐观主义!
因时代的变迁,即使在农村,架子车已经很少使用了,被新的农用运输工具所代替。但是作为一个时代变迁的象征,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怀念。
在架子车等示范引领下,林记功的挤砖机、手扶拖拉机、改进后的播种机、插秧机、各种型号的收割机、收玉米机、收棉花机、拐迪等农业机械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正像马克思所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架子车的发明及其带来的技术进步,也许就是撬动中国现代化航船的那个支点把!
最近我回了一趟故乡,发现我们家的架子车依然在角落里,它是这片土地上纵横驰骋的英雄,有像是百依百顺的天使!现在它又像退休的人在这里安静的休息,我的老伙计!这真是:
田间地头随我行,爬坡高山不停蹄。
水库筑坝遏风浪,五谷丰登功亦奇。
送医磨面可应急,火车呼啸似霹雳。
2023、8、9-12,凌晨,于石鼓山下芝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