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习笔记)阳痿治疗新思路
(2016-09-12 17:42:24)
标签:
转载 |
分类: 辨证论治 |
阳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男子性功能障碍,中药治疗阳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多年来从“肝”论治阳痿,取得较好疗效。
定病方:仙茅12仙灵脾20山药15;柴胡15白芍15炒枳实15甘草10。
----------------------------------
定证:
1早泄、遗精、盗汗,加煅龙骨30煅牡蛎30芡实15山芋肉12;
2腰膝酸软,加韭菜子15补骨脂15菟丝子15杜仲15;
3尿频、尿道灼热,加败酱草30蒲公英30益母草20;
4会阴、睾丸隐痛、下坠,加当归15丹参15橘核15川楝子15元胡15;
5临房胆怯,加石菖蒲12远志12茯神15;
6眠差、多梦,加黄连12炒枣仁15生龙骨20;
7心悸、健忘,加何首乌15石菖蒲12远志12。
疗效标准:
痊愈:阴茎能勃起,且舒适完成性交。
好转:阴茎勃起能完成性交,但不舒适。
无效:阴茎不能勃起。
刘某,男,44岁,教师。2006年5月18日初诊。阳痿伴失眠1年。平素体健,工作繁忙。2005年5.1节过后出现失眠、入睡困难,伴头昏、腰困、神疲乏力,健忘;情志不爽,急躁易怒,继而性欲淡漠,且阴茎勃起迟缓,硬度差,勃起角度<90度,难以插入阴道,勉强房事每月不足1次。婚后十几年性生活正常,专科检查正常。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辩证属肝气郁结,阳事不用。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兴阳,安神定志。
(定病)
阳痿-------仙茅12仙灵脾20山药15韭菜子15+麻黄5制附片5细辛5
------------------------------------
(定证)
1情志不爽,急躁易怒,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柴胡15白芍15炒枳实15甘草10。
2失眠、入睡困难-----黄连12炒枣仁15生龙骨30
3头昏、腰困、神疲乏力,健忘-------川断15。
药进7剂,性欲增加,阳事已举,原方加蜈蚣2条,再进7剂,诸症悉除,每周可同房2次,病告治愈。
讨论
阳痿《内经》称之为“阴痿”,《和剂局方》称之“阳事不举”。清.韩善征氏这样说:“阳者,男子之补肾,痿者,弱也,弱而不用,欲举而不能之谓”。现代医学对阳痿的定义是:阴茎持续不能达到和维持足以进行满意性交的勃起。因阳痿在英语﹙impoterce﹚一词与性无能同义,含有贬义,故被ED取代。祖国医学对阳痿很早就有了较深刻认识,将其病因归之于“气大衰而不用”,“热则筋弛纵不收,阴萎不用”。后世医家多数认为房劳是其发病主因,补肾是治疗阳痿的基本思路。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大部分阳痿病人长期使用补肾药,疗效欠佳;笔者认为情志之变引起肝郁不舒,展放不能,是阳痿的主要发病基础。治疗阳痿不可拘泥于补肾壮阳为主的传统疗法,而应从肝调治兼顾脾、肾,多脏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疗效。正如《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其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伤于热则纵挺不收”,说明阳萎和足厥阴肝经有一定的关系。四逆散方中柴胡舒肝伸阳,炒枳实行气开郁,合则调畅气机;芍药柔肝,甘草和中,酸甘相合,调柴胡之散、枳实之破,升降通达,协调无弊,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和血、调和肝脾、通达郁阳之功。仙茅、仙灵脾,填精益髓,温肾起阳。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仙茅、仙灵脾有雄激素样作用,其中仙灵脾中淫羊藿苷能增加一氧化氮的生成,从而增加性刺激下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松弛作用,增强阴茎充血胀大的勃起功能。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肾,兼有固涩作用。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