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台湾名中医张步桃演课3

标签:
转载 |
分类: 辨证论治 |
原文地址:台湾名中医张步桃演课3作者:
■药物学
1.大量升麻→催吐。
长期持续性低温,怀疑肿瘤:承气汤(病在上,取之下),钩藤,葛根,芍药,
天麻(抗痉挛药)。
蝉蜕:破伤风之抗痉挛。
客忤惊风(包括癫痫症)→天麻,秦艽,殭蚕,钩藤钩。
癫痫症:承气汤,柴胡龙牡汤。
抗癫痫→全蝎,殭蚕。
抗痉挛→钩藤钩,天麻,秦艽,殭蚕,全蝎(有毒),蜈蚣(有毒)。
天麻,勾藤,蜈蚣,全蝎:治痉挛,抽搐。
2.木通利水→味苦。
连翘(入血分),柴胡(入气分)→治十二经疮痈。
芫姜→过敏。
3.知母:百合科植物,有修补微血管的作用,有黏腻性,有通透,滑动性。
凡百合科植物均有黏腻性,有通透,滑动性。
4.化石草,虽能化石利尿,但会伤肠胃,故不喜用,要重加黄耆或平胃散。
鸡内金,含酵素,化石作用强,能化食积。
冬葵子,滑石,阿胶,冬瓜子,地龙→虽不能化石,但可使石子滑动,↑平滑肌
蠕动而排石。
5.地龙可松弛平滑肌,气喘可加之,心脏病可加之。
6.砂仁泡茶可消胀气。
消化不良→+山楂,神曲。
苍朮→平胃散用之,二妙散亦用之。
7.栀子→很好的消炎药治→肝胆病,泌尿系统...。
8.「秦艽,防风」:为风药之润剂。
润剂:秦艽,防风,莲藕。
↓└→风药中之润剂。
作用于肝胆,可治肝病。
9.大枣可缓和葶苈子之副作用,十枣汤亦同。
利水方中几乎找不到甘草。
10.竹茹是很好的止呕,镇呕药。
11.化瘀→川七,丹参,荷叶。
12.辛香类药都可通窍→胡椒,麝香,白芷,辣椒。
13.莲藕血管的通乐,可↑动脉血管的强度,坚韧性。
血管壁肥厚,可用桔梗,远志,川七,丹参,浙贝母,皂角...。
皂荚→仙方活命饮内含之,可散结。
14.喉咙不舒服+桔梗。
养肺,补肺→冬瓜子,北沙参,川贝母。
15.甘草:中满证忌之,但与茯苓,白朮合用不资满反能泻满。
五味子治肝病GPT,GOT会反弹。
嗳气要加制酸剂(含ENZYME的药),如山楂,神曲,含炭者。
乌贝散,尤其乌贼骨→性咸→制酸。
16.五味子,柏子仁对甲亢有抑制心跳作用。
17.STEROID后遗症→可由肾着手→六味地黄丸,肾气丸。
18.便秘用肺大肠相表里药,可选杏仁、冬瓜仁、桔梗、元参。
19.唇脱皮,夏天亦唇裂者,属脾热:用芍药甘草,升麻,葛根,猪苓汤,冬瓜仁。
20.车前子,白茅根:治血尿,蛋白尿,急性肾炎。
21.傅青主喜用山药,除健脾,仍可止带(完带汤等皆是)。
22.上升血红素→血陈(?),旱莲草。
23.桃仁入大肠血分─┐
├─皆使大便顺畅。
杏仁入肺经气分─┘
栝篓实入肺,有润滑作用,治咳嗽不出,便秘。
葶苈泻肺水。
冬瓜子作用在消炎,排脓。
大黄牡丹皮汤治肠痈。
24.栀子系列对肝胆病效果很好。
胸中窒→栀子系列。
胸胁苦满→柴胡系列。
胆结石→肝胁部痛→川楝子,木香,郁金→疏肝作用。
25.薤白:百合科,强心,化痰作用。
黄连→健胃。芩,连有消炎作用。
26.「阿胶」之应用:
咳血,肺结核,肺燥,鼻衄:清燥救肺汤。
肺虚,咳嗽咳血:补肺阿胶汤(阿胶有修补作用)。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含阿胶)。
远血:黄土汤(含阿胶)。
月经不调:温经汤(含阿胶,补血)。
27.┌────────────────────────────┐
│「食物不消,还食其物」: │
│吃老玉米不消化可喝玉米水,吃水饺不消化,可喝饺子水。 │
└────────────────────────────┘
■治则
1.王清任「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身痛逐瘀汤
2.王清任创补阳还五汤,治半身瘫痪(重用黄耆四两,血压上升)。
3.活血化瘀加行气药:白芷,香附,陈皮。
木香流气饮─────┐
十六味流气饮────┼───→加行气药助活血化瘀
二十四味流气饮───┘
4.「活血化瘀」:桂枝茯苓丸(最轻微方,治症痼)。
-下瘀血汤(由大黄蟅虫丸而来)。
-抵挡汤。
-当归芍药汤。
-大黄牡丹皮汤。
-温经汤(治寒瘀,12味)。
-大黄蟅虫丸(12味)。
-鳖甲煎(治疟母,23味,乃桂枝汤+柴胡汤+承气汤+动物药)。
-薯蓣丸(21味)
5.活血化瘀:鳖甲煎,大黄蟅虫丸,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大黄,桃仁,蟅虫)。
治M.C.障碍:当归芍药散,大黄牡丹皮汤,温经汤,抵当汤。
6.因B.P.↑而致中风,使用补阳还五汤要小心(内有黄耆四两,易造成B.P.反弹)。
但地龙有缓和,润的作用。
注:根据研究,黄耆30克以上可降压作用。15克以下有升压作用。
7.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汤可治某些不孕症,此方由四逆散变化而来。
└→又是小柴胡汤变化而来的。
伤科复元活血汤是由四逆散变化而来。
8.王清任之方,多有红花,桃仁,其认为人的病是由气郁,血循不正常所致。
9.越鞠丸:只用五味药(香附,苍朮,栀子,神曲,川芎)可治六郁。
↓ ↓ ↓ ↓ ↓
气郁 湿郁 火郁 食郁 血郁
气郁→+木香,槟榔。
血郁→+红花,桃仁。
痰郁→+南星,栝蒌,浮石,半夏。
火郁→+石膏,青黛。
湿郁→+茯苓,白芷。
食郁→+麦芽,山楂,砂仁。
(此部分老师所言与本草备要有所出入。)
比较:「郁证」之基础方为越鞠丸。
六郁中,气郁:加香附,木香。
血郁:加川芎。
痰郁:半夏,桔梗。
火郁:栀子。
湿郁:苍朮。
食郁:神曲。
10.治疗水病:提壶揭盖法(类似开鬼门法-发汗),用越婢加朮汤,麻黄加朮汤
,大陷胸汤。
-假如不行,用洁净府法-利尿:五苓散。
-假如再不行,用去菀陈莝法-逐水法:十枣汤(虚者不可用),实脾饮。
-强心即可利水:木防己汤,生脉饮,真武汤,附子汤,酌加健脾药(如实脾
饮,中满分消汤)。
「水气病」,未必皆是水:枳朮汤(枳实,白朮)-治气分肿。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气分肿。
11.水秘→提壶揭盖,包括开鬼门,即发汗法。
若不效,用洁净府,即利尿法,如五苓散,猪苓汤。
再不效,用去苑陈莝,即逐水法,如十枣汤。
大小陷胸汤,大小青龙汤,麻黄加朮汤,越婢加朮汤可治水秘。
严重水肿→逐水法如十枣汤。后代→黑白丑。
大病瘥后→牡蛎泽泻散,是一强的利水剂。
治水可加强心剂,有时强心可达到利水目的。
体虚者水肿→健脾→实脾饮。
生脉饮,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强心→可治水肿。
12.水在上焦,则咳喘。
水在中焦,则心下悸。
水在下焦,则苦里急(肚脐下,下腹腔胀得紧紧的,尿不出)。
心悸原因:水饮病,发汗过多,心脏本身问题。
伤寒论第113,114条: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燥湿加白朮,苍朮)。
■六经病
◎太阳
◎阳明
1.阳明篇:谵语,便秘→大承气汤。无便秘→白虎汤,白虎加参汤。
脑膜炎→白虎汤,白虎加参汤。
阳明痉病→大承气汤→泻热。
痉病→栝蒌桂枝汤,桂枝葛根汤。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治阳明病。
葛根汤+大黄:治便秘。
小青龙汤:治便秘。
痛加大黄,百试百验。
2.「蓄血」证,可见以下症状:
其人如狂,发狂。
其人喜忘(善忘)。
少腹拘急,当硬满痛。少腹有压硬痛。(重压脐下,腹直肌会反弹,抗手)。
=>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
大便色黑,胶粘反易出。与吃猪血(褐色)之便要分别。
小便自利。
-若小便不利→蓄水证→五苓汤,猪苓汤。
-虚劳亦会小便不利,少腹拘急,腰痛,腹胀→肾气丸。
-若发黄、便秘、小便不利→湿热→茵陈蒿汤。
-脸色黄→栀子柏皮汤。
消谷善饥(如:胃出血,内出血)。
脉沉结(即牢脉):沉而极有力。
面色黧黑(青黄色):如尿毒症。头椎下陷。脊椎僵硬。
3.M.C.来发脾气→小柴胡汤,逍遥散,加味逍遥散。若M.C.爱来不来→活血化瘀。
热入血室与MC有关,MC一来情绪不稳:小柴胡汤,加味逍遥散。
MC爱来不来:桂枝茯苓丸,抵挡汤下瘀血。
◎少阳
1.高烧不退,往来寒热,下肢水肿,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可以少阳病治疗。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软坚,溃坚。
方药:小柴胡汤+远志+连翘+天花粉+浙贝。
散结:用瓜篓仁,青皮,枳实枳壳,夏枯草(甲状腺肿),何首乌,元参。
软坚:牡蛎(牡蛎泽泻汤),海藻,昆布,鳖甲。
溃坚:穿山甲,地龙(窜性)。
2.两侧颈部,腋窝,鼠膝部之淋巴结肿:少阳经部位。
处方:小柴胡汤去大枣加牡蛎,花粉,夏枯草,青皮,贝母。
加穿山甲(溃坚,亦治白血病)。
加海藻,昆布,海带(软坚)。
◎太阴
1.太阴病,腹痛,桂枝加芍药汤。
大实痛,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大黄、芍药可致泻,乃因可使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而附子汤、真武汤中使用芍药,因附子大热,可为止痛剂。
芍药酸寒,可为肌肉松弛剂。
茯苓渗湿。
白朮利湿。
◎少阴
1.少阴咽喉疼痛→桔梗汤,甘草汤,猪肤汤。
◎厥阴
△营卫气血病:
1.气分病:竹叶石膏汤,竹叶玉女煎,柴胡亦入气分。
(口渴):气分病→口渴→白虎汤,白虎加参汤,竹叶石膏汤。
血分病→不口渴→清营汤。
2.热入血分,鼻衄→犀角地黄汤+白茅根+元参+仙鹤草,或喝莲藕汁。
血分病(斑疹):用麻杏甘石汤,白虎汤,玉女煎,消风散加丹参,牡丹皮,
(不渴) 荆芥,紫草,连翘。
3.清营汤,安宫牛黄汤亦可
斑:块状。疹:点状。
热伤血络,吐血:三黄泻心汤,柏叶汤。
热伤阴络,便血。
■病例:
1.游姓患者,十几年前开刀后,一直腹胀水肿,脚肿。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胃苓汤+七味白朮散。
水肿→仲景所言之水气病→枳朮丸→气分肿。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气分肿。
2.咳嗽→脾,肺,胃有关。
燥咳→润肺→贝母,沙参。
3.降逆→旋覆代赭石汤,半夏,陈皮,杏仁。
噫气,嗳气,哕:旋覆代赭石汤治噫气不除,亦可治呃逆,可降逆,镇逆。
小女孩,出生八个月,每天喷射式呕吐一直到十八个月,西医诊断贲门狭窄,要
开刀。
处方:旋覆代赭石汤+芍药甘草汤。
4.尿道狭窄非 B.P.H.,+车前子,牛膝,木香,乌药,冬葵子+五苓散+济生肾气
+猪苓汤。
5.九十几岁老先生,头发乌黑,看起来很年轻,养生之道→每天吃猪皮(含胶质)。
骨质疏松症→可常吃猪皮有修补作用。注:可能与阿胶同功用。
6.晚上睡不着→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百合。
7.老先生,小女孩嘴角歪→小柴胡汤。
8.M.C.来,胁胀→小柴胡汤,逍遥散。
9.SLE,高烧至 39 ℃,22岁女性,一直在吃STEROID,吃了十几年→用玉女煎+仙
鹤草+连翘(抗VIRUS),内服以当归四逆汤来处理,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主题炉脉学
内容炉1.关尺间有力:身倦怠。 _
◎主题炉感冒
内容炉1.case:倦怠、腰酸背痛、有痰、头晕。
Rx:加味二陈汤(二陈汤+白芷+南星+柴胡+沙参+当归+川芎+防风)
2.case:蓝江春草000218,头痛,喷嚏,鼻水,全身倦怠,喉痛,腰酸背痛,右脉一阵
一
阵。
Rx:麻黄汤。
3.case:刘爱琴005090,咳嗽有痰,脖子痛,头痛。
Rxhttp://www.fuxzy.cn/images/smilies/default/sad.gif1)葛根汤+半夏
(2)葛根汤+杏仁
(3)桂枝汤+厚朴、杏仁
(4)麻黄汤
注:小青龙汤对咳嗽效果不好。
4.case:刘怡良:头痛,身倦怠,恶心。
Rx:柴胡桂枝汤
◎主题炉头痛
◎主题 张力性头痛
内容炉1.症状:常在前额,或一侧,或后脑。
2.外感头痛,通常整个头都痛。?
3.川芎茶调散治头痛,效果不好。
◎主题炉眩晕
内容炉1.痰饮引起的眩晕
Rx:二陈汤加减,效果好(二陈汤治痰厥眩晕)。
苓桂朮甘汤,适应症为眩晕、气喘。
半夏天麻白朮汤(见中脘痞闷,呕酸)。
2.case:头痛,眩晕。
Rx:柴胡桂枝汤+天麻
注:头痛加天麻,效果好。(亦可加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
◎主题炉眼睛痒
内容炉1.眼睛痒、耳朵痒,Rx:双解散。
◎主题炉鼻过敏
内容炉1.Rx:黄芩汤。
咳嗽:加重杏仁
鼻塞:加重麻黄(价廉,效好)
发烧:加重石膏
◎主题炉喉痛
内容炉1.case:许心怡005099:高烧39.1,喉痛,肚子痛,脉沉迟。
Rx:四逆汤+桔梗+(麻杏石甘汤)。
2.case:郭刘秀银001465:头痛,喉痛,脖子痛,胸闷,脉细数(伤阴,且表示感冒已
好几天)。
Rx:麻杏石甘汤。
1.大量升麻→催吐。
长期持续性低温,怀疑肿瘤:承气汤(病在上,取之下),钩藤,葛根,芍药,
天麻(抗痉挛药)。
蝉蜕:破伤风之抗痉挛。
客忤惊风(包括癫痫症)→天麻,秦艽,殭蚕,钩藤钩。
癫痫症:承气汤,柴胡龙牡汤。
抗癫痫→全蝎,殭蚕。
抗痉挛→钩藤钩,天麻,秦艽,殭蚕,全蝎(有毒),蜈蚣(有毒)。
天麻,勾藤,蜈蚣,全蝎:治痉挛,抽搐。
2.木通利水→味苦。
连翘(入血分),柴胡(入气分)→治十二经疮痈。
芫姜→过敏。
3.知母:百合科植物,有修补微血管的作用,有黏腻性,有通透,滑动性。
凡百合科植物均有黏腻性,有通透,滑动性。
4.化石草,虽能化石利尿,但会伤肠胃,故不喜用,要重加黄耆或平胃散。
鸡内金,含酵素,化石作用强,能化食积。
冬葵子,滑石,阿胶,冬瓜子,地龙→虽不能化石,但可使石子滑动,↑平滑肌
蠕动而排石。
5.地龙可松弛平滑肌,气喘可加之,心脏病可加之。
6.砂仁泡茶可消胀气。
消化不良→+山楂,神曲。
苍朮→平胃散用之,二妙散亦用之。
7.栀子→很好的消炎药治→肝胆病,泌尿系统...。
8.「秦艽,防风」:为风药之润剂。
润剂:秦艽,防风,莲藕。
↓└→风药中之润剂。
作用于肝胆,可治肝病。
9.大枣可缓和葶苈子之副作用,十枣汤亦同。
利水方中几乎找不到甘草。
10.竹茹是很好的止呕,镇呕药。
11.化瘀→川七,丹参,荷叶。
12.辛香类药都可通窍→胡椒,麝香,白芷,辣椒。
13.莲藕血管的通乐,可↑动脉血管的强度,坚韧性。
血管壁肥厚,可用桔梗,远志,川七,丹参,浙贝母,皂角...。
皂荚→仙方活命饮内含之,可散结。
14.喉咙不舒服+桔梗。
养肺,补肺→冬瓜子,北沙参,川贝母。
15.甘草:中满证忌之,但与茯苓,白朮合用不资满反能泻满。
五味子治肝病GPT,GOT会反弹。
嗳气要加制酸剂(含ENZYME的药),如山楂,神曲,含炭者。
乌贝散,尤其乌贼骨→性咸→制酸。
16.五味子,柏子仁对甲亢有抑制心跳作用。
17.STEROID后遗症→可由肾着手→六味地黄丸,肾气丸。
18.便秘用肺大肠相表里药,可选杏仁、冬瓜仁、桔梗、元参。
19.唇脱皮,夏天亦唇裂者,属脾热:用芍药甘草,升麻,葛根,猪苓汤,冬瓜仁。
20.车前子,白茅根:治血尿,蛋白尿,急性肾炎。
21.傅青主喜用山药,除健脾,仍可止带(完带汤等皆是)。
22.上升血红素→血陈(?),旱莲草。
23.桃仁入大肠血分─┐
├─皆使大便顺畅。
杏仁入肺经气分─┘
栝篓实入肺,有润滑作用,治咳嗽不出,便秘。
葶苈泻肺水。
冬瓜子作用在消炎,排脓。
大黄牡丹皮汤治肠痈。
24.栀子系列对肝胆病效果很好。
胸中窒→栀子系列。
胸胁苦满→柴胡系列。
胆结石→肝胁部痛→川楝子,木香,郁金→疏肝作用。
25.薤白:百合科,强心,化痰作用。
黄连→健胃。芩,连有消炎作用。
26.「阿胶」之应用:
咳血,肺结核,肺燥,鼻衄:清燥救肺汤。
肺虚,咳嗽咳血:补肺阿胶汤(阿胶有修补作用)。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含阿胶)。
远血:黄土汤(含阿胶)。
月经不调:温经汤(含阿胶,补血)。
27.┌────────────────────────────┐
│「食物不消,还食其物」: │
│吃老玉米不消化可喝玉米水,吃水饺不消化,可喝饺子水。 │
└────────────────────────────┘
■治则
1.王清任「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身痛逐瘀汤
2.王清任创补阳还五汤,治半身瘫痪(重用黄耆四两,血压上升)。
3.活血化瘀加行气药:白芷,香附,陈皮。
木香流气饮─────┐
十六味流气饮────┼───→加行气药助活血化瘀
二十四味流气饮───┘
4.「活血化瘀」:桂枝茯苓丸(最轻微方,治症痼)。
-下瘀血汤(由大黄蟅虫丸而来)。
-抵挡汤。
-当归芍药汤。
-大黄牡丹皮汤。
-温经汤(治寒瘀,12味)。
-大黄蟅虫丸(12味)。
-鳖甲煎(治疟母,23味,乃桂枝汤+柴胡汤+承气汤+动物药)。
-薯蓣丸(21味)
5.活血化瘀:鳖甲煎,大黄蟅虫丸,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大黄,桃仁,蟅虫)。
治M.C.障碍:当归芍药散,大黄牡丹皮汤,温经汤,抵当汤。
6.因B.P.↑而致中风,使用补阳还五汤要小心(内有黄耆四两,易造成B.P.反弹)。
但地龙有缓和,润的作用。
注:根据研究,黄耆30克以上可降压作用。15克以下有升压作用。
7.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汤可治某些不孕症,此方由四逆散变化而来。
└→又是小柴胡汤变化而来的。
伤科复元活血汤是由四逆散变化而来。
8.王清任之方,多有红花,桃仁,其认为人的病是由气郁,血循不正常所致。
9.越鞠丸:只用五味药(香附,苍朮,栀子,神曲,川芎)可治六郁。
↓ ↓ ↓ ↓ ↓
气郁 湿郁 火郁 食郁 血郁
气郁→+木香,槟榔。
血郁→+红花,桃仁。
痰郁→+南星,栝蒌,浮石,半夏。
火郁→+石膏,青黛。
湿郁→+茯苓,白芷。
食郁→+麦芽,山楂,砂仁。
(此部分老师所言与本草备要有所出入。)
比较:「郁证」之基础方为越鞠丸。
六郁中,气郁:加香附,木香。
血郁:加川芎。
痰郁:半夏,桔梗。
火郁:栀子。
湿郁:苍朮。
食郁:神曲。
10.治疗水病:提壶揭盖法(类似开鬼门法-发汗),用越婢加朮汤,麻黄加朮汤
,大陷胸汤。
-假如不行,用洁净府法-利尿:五苓散。
-假如再不行,用去菀陈莝法-逐水法:十枣汤(虚者不可用),实脾饮。
-强心即可利水:木防己汤,生脉饮,真武汤,附子汤,酌加健脾药(如实脾
饮,中满分消汤)。
「水气病」,未必皆是水:枳朮汤(枳实,白朮)-治气分肿。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气分肿。
11.水秘→提壶揭盖,包括开鬼门,即发汗法。
若不效,用洁净府,即利尿法,如五苓散,猪苓汤。
再不效,用去苑陈莝,即逐水法,如十枣汤。
大小陷胸汤,大小青龙汤,麻黄加朮汤,越婢加朮汤可治水秘。
严重水肿→逐水法如十枣汤。后代→黑白丑。
大病瘥后→牡蛎泽泻散,是一强的利水剂。
治水可加强心剂,有时强心可达到利水目的。
体虚者水肿→健脾→实脾饮。
生脉饮,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强心→可治水肿。
12.水在上焦,则咳喘。
水在中焦,则心下悸。
水在下焦,则苦里急(肚脐下,下腹腔胀得紧紧的,尿不出)。
心悸原因:水饮病,发汗过多,心脏本身问题。
伤寒论第113,114条: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燥湿加白朮,苍朮)。
■六经病
◎太阳
◎阳明
1.阳明篇:谵语,便秘→大承气汤。无便秘→白虎汤,白虎加参汤。
脑膜炎→白虎汤,白虎加参汤。
阳明痉病→大承气汤→泻热。
痉病→栝蒌桂枝汤,桂枝葛根汤。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治阳明病。
葛根汤+大黄:治便秘。
小青龙汤:治便秘。
痛加大黄,百试百验。
2.「蓄血」证,可见以下症状:
其人如狂,发狂。
其人喜忘(善忘)。
少腹拘急,当硬满痛。少腹有压硬痛。(重压脐下,腹直肌会反弹,抗手)。
=>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
大便色黑,胶粘反易出。与吃猪血(褐色)之便要分别。
小便自利。
-若小便不利→蓄水证→五苓汤,猪苓汤。
-虚劳亦会小便不利,少腹拘急,腰痛,腹胀→肾气丸。
-若发黄、便秘、小便不利→湿热→茵陈蒿汤。
-脸色黄→栀子柏皮汤。
消谷善饥(如:胃出血,内出血)。
脉沉结(即牢脉):沉而极有力。
面色黧黑(青黄色):如尿毒症。头椎下陷。脊椎僵硬。
3.M.C.来发脾气→小柴胡汤,逍遥散,加味逍遥散。若M.C.爱来不来→活血化瘀。
热入血室与MC有关,MC一来情绪不稳:小柴胡汤,加味逍遥散。
MC爱来不来:桂枝茯苓丸,抵挡汤下瘀血。
◎少阳
1.高烧不退,往来寒热,下肢水肿,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可以少阳病治疗。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软坚,溃坚。
方药:小柴胡汤+远志+连翘+天花粉+浙贝。
散结:用瓜篓仁,青皮,枳实枳壳,夏枯草(甲状腺肿),何首乌,元参。
软坚:牡蛎(牡蛎泽泻汤),海藻,昆布,鳖甲。
溃坚:穿山甲,地龙(窜性)。
2.两侧颈部,腋窝,鼠膝部之淋巴结肿:少阳经部位。
处方:小柴胡汤去大枣加牡蛎,花粉,夏枯草,青皮,贝母。
加穿山甲(溃坚,亦治白血病)。
加海藻,昆布,海带(软坚)。
◎太阴
1.太阴病,腹痛,桂枝加芍药汤。
大实痛,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大黄、芍药可致泻,乃因可使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而附子汤、真武汤中使用芍药,因附子大热,可为止痛剂。
芍药酸寒,可为肌肉松弛剂。
茯苓渗湿。
白朮利湿。
◎少阴
1.少阴咽喉疼痛→桔梗汤,甘草汤,猪肤汤。
◎厥阴
△营卫气血病:
1.气分病:竹叶石膏汤,竹叶玉女煎,柴胡亦入气分。
(口渴):气分病→口渴→白虎汤,白虎加参汤,竹叶石膏汤。
血分病→不口渴→清营汤。
2.热入血分,鼻衄→犀角地黄汤+白茅根+元参+仙鹤草,或喝莲藕汁。
血分病(斑疹):用麻杏甘石汤,白虎汤,玉女煎,消风散加丹参,牡丹皮,
(不渴) 荆芥,紫草,连翘。
3.清营汤,安宫牛黄汤亦可
斑:块状。疹:点状。
热伤血络,吐血:三黄泻心汤,柏叶汤。
热伤阴络,便血。
■病例:
1.游姓患者,十几年前开刀后,一直腹胀水肿,脚肿。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胃苓汤+七味白朮散。
水肿→仲景所言之水气病→枳朮丸→气分肿。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气分肿。
2.咳嗽→脾,肺,胃有关。
燥咳→润肺→贝母,沙参。
3.降逆→旋覆代赭石汤,半夏,陈皮,杏仁。
噫气,嗳气,哕:旋覆代赭石汤治噫气不除,亦可治呃逆,可降逆,镇逆。
小女孩,出生八个月,每天喷射式呕吐一直到十八个月,西医诊断贲门狭窄,要
开刀。
处方:旋覆代赭石汤+芍药甘草汤。
4.尿道狭窄非 B.P.H.,+车前子,牛膝,木香,乌药,冬葵子+五苓散+济生肾气
+猪苓汤。
5.九十几岁老先生,头发乌黑,看起来很年轻,养生之道→每天吃猪皮(含胶质)。
骨质疏松症→可常吃猪皮有修补作用。注:可能与阿胶同功用。
6.晚上睡不着→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百合。
7.老先生,小女孩嘴角歪→小柴胡汤。
8.M.C.来,胁胀→小柴胡汤,逍遥散。
9.SLE,高烧至 39 ℃,22岁女性,一直在吃STEROID,吃了十几年→用玉女煎+仙
鹤草+连翘(抗VIRUS),内服以当归四逆汤来处理,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主题炉脉学
◎主题炉感冒
一
◎主题炉头痛
◎主题
◎主题炉眩晕
◎主题炉眼睛痒
◎主题炉鼻过敏
◎主题炉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