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耒纞
耒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302
  • 关注人气:8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仙草--石菖蒲

(2016-06-20 12:32:21)
标签:

转载

分类: 用药经验
原文地址:仙草--石菖蒲作者:紫薇宫阙

仙草--石菖蒲

石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tatarinowii),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 (有时为挺水生长)。花果期2-6月。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等国。

名称:

石菖蒲(各地通称)九节菖蒲(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紫耳、薄菖蒲、石娱蚣、岩菖蒲、臭菖(广东),“骨首”(云南彝族语),“格密亲”(傣族语),野韭菜、水娱蚣、 香草(云南玉溪),菖蒲(各地),夜晚香(四川金城山),水菖蒲(四川彭水、兴文),回手香、随手香(四川峨眉),山艾(四川石柱),小石菖蒲(四川合川)。

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生长习性:喜阴湿环境,在郁密度较大的树下也能生长;但不耐阳光暴晒,否则叶片会变黄。不耐干旱。稍耐寒,在长江流域可露地生长。常见于海拔20-2600的密林下,生长于溪旁石上。

附方

①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②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菖蒲丸)

③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④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⑤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⑥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⑦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色,拣去斑猫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奇效良方》)

⑧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日再服。(《圣济总录》菖蒲散)

⑨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⑩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菖蒲羹)

⑾治中暑腹痛:石苗蒲根三至五钱。磨水顿服。(《江西草药》)

⑿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为末,蜜汤调送少许。(《本草汇言》)

⒀治霍乱吐泻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圣济总录》菖蒲饮)

⒁治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

⒂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菖蒲、黄连,二物等分。治筛,酒服方寸匕。(《范汪方》)

⒃治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经验方》)

⒄治跌打损伤:石菖蒲鲜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⒅治喉痹肿痛:菖蒲根捣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圣济总录》)

⒆治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圣济总录》)

⒇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日搽二三次。(《济急仙方》)

药用禁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

②《日华子本草》: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③《医学入门》:心劳、神耗者禁用。[3]

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有镇静作用。煎剂或挥发油均能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

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攻击行为;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此外, 尚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研究表明:挥发油中的细辛醚是镇静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挥发油后仍有镇静作用, 提示其镇静成分不只一种。

石菖蒲煎剂对戊四氮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一定的对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 能使自主活动减少,抽搐开始时间推迟, 抽搐鼠数较少。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140mg/kg能完全对抗小鼠电惊厥和戊四氮惊厥,并能对抗家兔侧脑室给Ach所致惊厥,除去挥发油的水煎剂亦有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对小鼠有较强的降温作用。

石菖蒲根茎水提取物制成的片剂, 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癫痫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有较好疗效, 其挥发油对某些神经系统的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在一定浓度下有使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冠心病、肺心病等属于痰浊气滞之胸痹者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冠脉流量有关, 还可能与镇静、改善消化机能、平喘、镇咳等作用有关。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煎剂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石菖蒲中含的细辛醚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肠管的兴奋作用。

抗真菌作用

菖蒲水浸剂(13), 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批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

石菖蒲中所含的α-细辛醚有平喘作用,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 并有镇咳作用。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有改善作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