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不过钱 汤剂不尽然
(2012-02-02 19:30:54)
标签:
仲景汤加细辛乌梅丸汤剂健康 |
分类: 用药经验 |
|
|||
细辛辛香透窜,临床用途较多,然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因此用之者,多持审慎的态度。笔者认为,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笔者特取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 细辛的功用
发散风寒
温经祛寒
行滞止痛
温肺化饮
行阳化水 细辛用量特点
《伤寒论》运用细辛计6方(包括真武汤加减),细辛用量最重者乌梅丸六两,最轻者真武汤加一两,一般用二三两,最轻者赤丸方一两。观二书凡用细辛于汤剂者,在一至三两之间,约相当于今之3~10克。而用于丸剂者,则用量远较汤剂为轻。如乌梅丸共十味药,总量可达258克,其中细辛18克,占总量 大剂量使用细辛应慎重 后世对于细辛的运用,在仲景基础上多有发展。或取其辛散风寒,或取其香窜去滞止痛,或取其辛润祛痰,或取其温阳行气治水液诸病,未可尽述。至于其用量,宋唐以前亦承仲景法。丸散不及数分,汤剂可用二三两(约6~10克)。如孙思邈治肝气不足,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太息等症,用补肝汤,其方甘草、桂心、山茱萸各一两,细辛、桃仁、柏仁、茯苓、防风各二两,大枣24枚煎服(《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肝脏》)。其他凡用细辛之汤方者,用量与相组方之药无甚悬殊,多在二三两。又如“治胸痹达背痛短气”之细辛散方,用细辛、甘草、桂心、茯苓各二两,枳实、生姜、白术、瓜蒌实、干地黄各三两,为末酒服方寸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其散剂每服含细辛量亦甚少。 至宋代陈承明确指出,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开平狱中尝治此,不可不记。非本有毒,但不识多寡耳”(《本草纲目》卷十三;细辛条引“承曰”)。陈承系元祐年间名医,为将仕郎,曾参与校正《和剂局方》,其所记之事可信,而影响亦较深远,以后多遵其说。然而明张隐庵则认为细辛“乃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本草经读》卷一·细辛条引张隐庵语)。 张氏不分汤剂丸散混而抨击陈说,实属欠当矣。不过细辛入汤剂配伍之用量,原不拘服不过钱之说,观仲景用法可知。余于临床治疗内伤病时,即遵仲景用法用量;而治腰腿痹痛,于方中配用细辛,每在6~20克之间,并无何弊。当然过大剂量使用细辛应慎重。张锡纯曾谓细辛味辛兼能麻口,而“麻口者即能麻肺,麻肺则其呼吸即停矣”(《医学衷中参西录》)。现代药理实验亦证明,细辛挥发油对蛙、小鼠、兔等,初呈兴奋现象,继即陷入麻痹状态,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同时反射消失,终以呼吸麻痹而死亡(《中药大辞典》),可证陈承服单味细辛过钱致死记载的确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