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技术
(2012-01-20 21:16:09)
标签:
汤加新生儿败血症邪毒用法用量适应证健康 |
分类: 儿科疾病类 |
|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 病因病机 内因多与新生婴儿的形体不足,尤其早产和未成熟者、产时受损的婴儿,正气虚弱,御邪之力低下相关。外因则为邪毒侵袭。邪毒盛于体内,化热化火而见发热烦躁,哭闹不安,热极生风可见惊厥,热深厥深,手足逆冷。邪入心包,症见昏迷,邪毒入营伤络,气不摄血,血溢肌肤可见面色青紫,皮肤、黏膜出血,热毒熏蒸于外,皮肤黄染。湿热下注,小便深黄。正虚邪盛,邪毒内陷,正不胜邪时,则患儿精神萎靡,不吃不哭,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甚或气息微弱,四肢厥冷。 辨证论治 1.邪毒炽盛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黄疸明显者,加茵陈、白鲜皮化湿退黄;伴神昏、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平肝止搐;大便干者,加枳实导滞通便。 2.毒陷正虚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黄疸重者,加茵陈除湿退黄;面色白、气息微弱者,加黄芪、当归益气养血。 3.血虚气弱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黄疸重者,加茵陈利湿退黄;面色白、肢末不温者加附子、炙甘草。 经验方 1.解毒清血汤 [药物组成]鱼腥草31克,蚤休31克,蒲公英31克,白茅根31克,金银花15.6克,天花粉12.5克,穿山甲9克,生地黄9克,元参9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乳香4.7克,没药4.7克,白芷4.7克,牛黄0.6克,广角粉0.6克(冲服),羚羊角粉0.6克(冲服)。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气营两燔证。 [用法用量]水煎,冲服牛黄、广角粉及羚羊角粉。 2.通腑泄热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3.清营汤加味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4.清官粉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5.消黄汤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适宜技术 1.灌肠法 黄连6克,栀子6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地龙6克,蝉蜕6克,马齿苋6克,秦皮6克,黄芩3克,白僵蚕3克,炒枳壳3克,琥珀末(冲)0.5克。浓煎至6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两次,连灌3日。用于败血症邪毒炽盛。 2.针灸法 (1)体针:取穴人中、合谷、内关、太冲、涌泉、百会、印堂等。高热不退者取曲池、大椎、十宣放血。口紧者取穴下关、颊车,浅刺、中刺激,不留针。 (2)耳针:惊厥者取穴神门、皮质下,轻刺激。 3.贴敷法 用鲜地龙捣烂如泥,加入蜂蜜或摊于纱布上,盖贴囟门以缓解痉挛。用于抽搐不止。 4.擦洗法 防风、金银花、野菊花煎汤,洗涤脐部,拭干后,再以金黄散调敷。用于脐疮引起者。(摘自《儿科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