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针灸诊疗技术
(2011-08-15 11:34:24)
标签:
阳白天柱神经性头痛维生素b阿是穴健康 |
分类: 针灸按摩保健类 |
|
|||
神经性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可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偏头风”、“头风”、“偏头痛”、“头痛”的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系由风邪、气郁、肝阳上扰,或痰浊、瘀血阻滞脑络,或阴阳气血亏虚,脑络失养所致。其病位,在脑络、肝、脾、肾。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临床所见,肝脾肾亏虚为本,风痰瘀为标。发作期以标实为主,间歇期以本虚为主。 辨证分型 1.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初起可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外邪束表犯肺的症状。 2.肝阳上亢:头胀痛,甚则掣痛,眩晕,常因情绪紧张、波动而诱发,心烦易怒,睡眠不安,面红口苦;舌红,脉弦。 3.痰浊上扰:头痛昏重,或兼目眩,胸闷脘痞,头痛甚则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4.气血不足:头部空痛兼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 5.肾精不足:头痛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6.瘀血头痛:头痛屡发,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疼痛如针刺,或头部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在临床上,还应根据头痛部位,辨别病患所在的经络。如痛在后头部的,为太阳头痛;痛在前额、眉棱骨部的,为阳明头痛;痛在两额角或偏一侧的,为少阳头痛;痛在巅顶部的,为厥阴头痛。 基本治疗 [治则] [处方]
[加减]
[操作]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操作] 2.三棱针
[取穴]
[操作] 3.穴位注射
[取穴]
[操作] 4.皮内针 [取穴]
[操作] 适宜技术 锋钩针治疗头痛、肩周炎技术 [取穴]阿是穴 [操作] 消毒: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针具:将锋钩针针头在师氏微型酒精灯上灼烧一分钟,或在酒精中(或其他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持针法:右手拇、示、中三指持捏针柄,中指置于针身下部,微露针头。 施针方法:行针方法分以下5个步骤: (1)用左手示指、中指绷紧所刺部位之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刺入时针尖与皮肤呈75°角)。 (2)针头刺入后稍待片刻,将针体扭正(与皮肤垂直),将皮下白色纤维挑起。 (3)然后上下提动针柄,进行钩割(一般钩割3~4下),此时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吱吱声。 (4)钩割完毕,即可出针(出针时应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使针尖部分顺针孔而出,这样可减少皮损)。 (5)出针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 注意事项 1.针刺治疗神经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头痛的确切原因应该查清,以便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病,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2.针刺手法在疼痛发作时治疗要求病人有强烈的针感,间歇行针,留针时间稍长。 3.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应嘱咐病人注意消除或减少促发因素,如消除精神紧张、情绪抑郁,避免过度疲劳、强光、噪音、刺激性气味等,注意生活有规律,注意饮食宜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