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技术
(2011-03-10 14:40:30)
标签:
辛凉天门小儿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健康 |
分类: 儿科疾病类 |
|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称感冒,四季皆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小儿感冒多见挟痰、挟滞、挟惊等兼证。 辨证论治 1.常证 (1)风寒感冒证
[证候] [治法方药] (2)风热感冒证
[证候] [治法方药] (3)暑邪感冒证
[证候] [治法方药] 2.兼证 (1)挟痰证 [证候] [治法方药] (2)挟滞证
[证候] [治法方药] (3)挟惊证
[证候]
[治法方药] 经验方 1.感冒清热合剂l号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2.清解一号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3.太子健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反复呼吸道感染之迁延期、恢复期。 [用法用量] 4.银菊解毒汤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5.银翘保和丸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适宜技术 1.洗浴法 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30克,煎汤擦浴。用于小儿感冒发热。 2.改良鼻塞包 Ⅰ号方:薄荷30克,紫苏叶25克,蒲公英30克,荆芥30克,防风25克,黄芪40克。 Ⅱ号方:紫苏叶30克,麻黄15克,黄芪40克,防风30克,冰片10克。 上方干燥为末,与冰片混匀,分别装入纱布袋中缝好,用时外敷于小儿前囟,外盖麝香壮骨膏,每日一次。 风热感冒用Ⅰ号,风寒感冒用Ⅱ号。 3.针灸疗法 方法一:取大椎、风门、太渊、列缺,泻法,中强刺激不留针。用于风寒感冒。 方法二:取合谷、曲池、孔最、鱼际,泻法,中强刺激不留针。用于风热感冒。 方法三:取大椎、曲池、合谷,头痛加太阳,咽喉痛加少商。用泻法。用于风热感冒。 4.推拿法 方法一:开天门30次。天门穴位:在两眉连线中点到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方法:医者用两拇指桡侧交替向上直推30次。用于小儿感冒各型。 方法二:揉按合谷30次。用于小儿感冒各型。 方法三:清天河水100次。操作方法:医者用食中二指螺纹面,从腕关节向肘关节直推100次。同时加推坎宫或揉太阳穴30次。用于小儿感冒伴高热者。 5.灌肠法 金银花20克,青蒿、柴胡、生石膏各10克,板蓝根15克,竹叶5克,水煎两次,药温36℃左右,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两次。插管深度视年龄大小插入10~15厘米。用于小儿外感高热。 6.敷脐法 大黄15克,虎杖30克,酒精l00毫升。将大黄和虎杖放入酒精中浸泡48小时,用时以棉球蘸药液贴于脐部,再用胶布固定,要保持棉球湿度。用于小儿外感发热。 7.中成药 小青龙颗粒:开水冲服,一岁以下每次4克,1~6岁每次5~8克,7~14岁每次13克,每日3次。用于风寒感冒。 藿香正气口服液:口服,一岁以下每次一毫升,1~6岁每次2~3毫升,7~14岁每次5~10毫升,每日2~3次。用于暑湿感冒。 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5~20毫升,每日2~3次。用于时邪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