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
(2011-03-02 14:15:01)
标签:
苏子云门肺俞膻中白芥子健康 |
分类: 儿科疾病类 |
|
|||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凌晨发作。 辨证论治 1.发作期 (1)寒饮停肺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咳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白芥子泻肺涤痰。
(2)痰热壅肺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痰多者加瓜蒌、海浮石、半夏化痰降逆;痰鸣喘息不得卧者,加葶苈子、地龙泻肺平喘;大便干结,舌苔燥黄者,加大黄、芒硝通腑利肺;咳痰稠黄者,加知母、海蛤粉、射干、鱼腥草清热化痰。 (3)外寒肺热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热重者加生石膏、山栀清热泻火;痰多者加天竹黄、海浮石、浙贝母清热化痰;气逆喘息者加代赭石、地龙、葶苈子化痰降逆。 (4)虚实夹杂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阳虚明显者,加附子、补骨脂补肾壮阳;喘咳短气不足以息者,加党参、黄芪、胡桃肉、诃子补肺敛气;面唇紫暗明显者,加当归、丹参、红花活血通脉。 2.缓解期 (1)肺气亏虚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汗多者加五味子、煅牡蛎敛汗固涩;肢冷者加桂枝、附子温阳益气;若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黏,口燥咽干,舌质红者,可用生脉散加沙参、黄芪、玉竹等益气养阴。 (2)脾气亏虚证
[证候]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 食欲缺乏者,加神曲、焦山楂、炒麦芽导滞助运;大便溏薄者,加煨木香、砂仁、苍术健脾燥湿。 (3)肾气亏虚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肾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温补肾阳;肾阴虚者去桂枝、附子,加麦冬、当归、龟板滋阴补虚;动则气喘者,加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补肺纳气。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2.验方二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烘干,每次1~1.5克,每日3次。 3.补肺定喘汤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4.慢性哮喘丸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5.小萝皂丸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适宜技术 1.贴敷法 (1)穴位贴敷 方法一:白芥子、延胡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2克。共研细末,分成3份,每隔10天使用一份。用时取药末一份,加姜汁调如一分钱币大,分别贴在肺俞、定喘、膈俞、膻中穴,贴0.5~2小时后揭去。用治冷哮。 注意:①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小疱疹,可提前揭去;②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连用3年。
方法二:用白芥子3克,细辛0.6克,胡椒
注意:如局部反应重,亦可敷1~2小时取下, (2)敷脐法 麻黄5克,白芥子4克,半夏、桂枝各3克,丁香0.5克,砒石0.3克,共为细粉。用前以生姜一片擦拭脐部,趁湿将药粉撒于脐中,再用纱布覆盖,敷两小时。每日一次,用治虚性哮喘。 注意: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小疱疹,可提前揭去。 2.针灸法 (1)体针 方法一:哮喘发作时可取定喘(针后拔罐)、天突、膻中。咳嗽痰多者,加丰隆;缓解期取肺俞、足三里、肾俞、脾俞。每次取3~4穴,轻刺加灸,隔日一次。适于在好发季节前做预防性治疗。 方法二:发作期取穴定喘、天突、大杼、内关,每日一次。咳嗽痰多者,加膻中、丰隆;缓解期取穴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脾俞、关元,每次3~4穴,轻刺加灸。适于在好发季节前做预防性治疗。 (2)耳针 选喘点、内分泌、肾上腺、气管、皮质下、交感、肺、脾、肾。将上穴分两组,每次取5穴,用毫针刺之,中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两组穴交替使用。 3.推拿法 先用推法,依次横推胸腹部(以华盖、膻中为重点)、腰背部(自上而下,以肺俞、膈俞、命门为重点)、脊柱及其两侧。接着按肺俞、膈俞。每1~3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哮喘缓解期。 4.穴位埋线法 方法一:取定喘、大椎、肺俞、厥阴俞、中府,尺泽等穴。埋植羊肠线,每20~30天一次,连续数次。主治支气管哮喘。 方法二:取穴定喘、膻中、中府透云门、肺俞透厥阴俞、孔最、足三里等,每次选用1~3穴。选定穴位后行常规消毒、局麻,用埋线钩针或三角缝针穿入羊肠线,快速刺入皮肤,埋于需要的深度(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线头不能暴露在皮肤外面,针孔涂以碘酒,盖上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一般埋3~4次后开始见效,两次埋线间隔时间为20~30天。 5.雾化疗法 寒哮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10克,苏子、橘红各5克;热哮用麻黄5克,杏仁、黄芩各10克,石膏30克,桑白皮15克,金银花20克。水煎两次,混合后再浓煎并反复过滤、沉淀,取液50毫升瓶装,超声雾化,口腔吸入,每次雾化时间为40分钟。适用于哮喘持续发作。 6.天灸疗法 药物制备: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调和成1厘米×1厘米×1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大小的胶布贴于穴位上。 取穴:①肺俞、胃俞、志室、膻中;②脾俞、风门、膏盲、天突;③肾俞、定喘、心俞、中脘,背部穴位均取双侧。每次一组,三组交替使用。将药物贴于穴位,每次贴一小时,10天贴一次。治疗3个月,共9次。 天灸疗法对于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期间,戒生冷、烟酒、辛辣、海鲜及易致化脓食物,贴药当天避免冷水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