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关节痛诊疗技术
(2011-02-21 16:08:15)
标签:
威灵仙承山桑寄生产后关节痛三阴交穴健康 |
分类: 妇科疾病类 |
|
|||
产褥期内,出现关节或肢体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产后关节痛。中医称本病为“产后身痛”、“产后痹证”。 病因病机 本病发病的机制主要是产后气血虚弱,或风寒湿邪稽留有关。 血虚:素体血虚,产时产后失血多,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之濡养,则肢体麻木、酸痛。 血瘀:由于产后余血未净,瘀血留滞于经络、筋骨之间,或因难产手术,伤动气血,或因寒、因热,致血行不畅,瘀阻经脉、关节,发为疼痛。 外感:产后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密,加之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肢体,气血运动不畅,瘀滞而痛。 肾虚:素体肾虚,复因产伤扰动肾气,腰为肾之府,足跟为肾经所过,肾虚则腰膝酸痛、身痛、足跟痛。 辨证论治 治疗宜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1.血虚
[证候] [治法] [方药] 主要药物: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当归、鸡血藤。若头晕眼花、心悸明显者,加熟地黄、枸杞子、龙眼肉、制首乌、阿胶;若关节疼痛较重兼有外邪者,酌加穿山甲、威灵仙、羌活、独活;脾气虚者,加白术、山药、扁豆。 2.血瘀
[证候] [治法] [方药]生化汤加减。 主要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桂枝、牛膝、鸡血藤。 若痛处不温,喜热熨者,加姜黄、川乌、草乌。 3.外感
[证候] [治法] [方药] 主要药物: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桂心、芍药。 若风盛者,加羌活;寒盛者,加草乌;湿盛者,加薏苡仁、苍术、木瓜;痛甚者,加海风藤、石楠藤、威灵仙。 4.肾虚
[证候] [治法] [方药]养荣壮肾汤。 主要药物:当归、川芎、独活、肉桂、川断、杜仲、桑寄生、防风、生姜、秦艽、熟地黄。 中成药 益母草冲剂:每1~2包,每日两次,开水冲服,治血瘀产后身痛。 金鸡虎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口服,治气虚血亏产后身痛。 安络解痛片:每次3~5片,每日3次,治血滞经脉产后身痛。 黄芪注射液:每次4毫升,每日两次,肌内注射,治气血虚损产后身痛。 人参再造丸:每次一丸,每丸3克,每日两次,能益气补血、舒筋活络,从而调治产后身痛。 经验方 1.产后身痛汤
[药物组成] [适应证] [用法用量] 2.乌头煎加减
[药物组成] [适应证]
[用法用量] 3.马宝璋验方 [药物组成]黄芪50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生龙牡、穿山龙各35克,地龙15克,川续断、牛膝、防己、元胡各20克,桑寄生25克,独活10克。 [适应证]气血虚弱兼夹外邪之产后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共服6剂。 4.王维昌验方 [药物组成]熟地黄40克,茯苓15克,山药、山萸肉各20克,泽泻、牡丹皮各15克,吴茱萸25克。 [适应证]产后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日服一剂。 适宜技术 1.针灸疗法 (1)体针 取脾俞、膈俞、阴陵泉、足三里穴。针刺补法,加灸。适用于血虚证。 取大杼、肾俞、命门、关元、三阴交穴。行针用补法,加灸。适用于肾虚证。 取膈俞、血海、气海穴。行针用泻法,可灸。适用于血瘀证。 取风池、曲池、膈俞、阴陵泉穴。针刺以泻法为主。适用于风寒证。 (2)耳针 枕、肾上腺、神门、皮质下。并配以相应部位的主治耳穴,如膝关节痛配膝、眼、鹤顶穴。 (3)穴位注射法 取环跳、足三里穴。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注入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每穴0.3~0.5毫升。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推拿治疗
取肝俞、胆俞、肾俞、天宗、委中、承山、环跳、足三里、三阴交穴。操作方法: 3.药液热敷法 透骨草30克,虎杖15克,威灵仙15克,千年健15克,稀莶草15克,桑寄生12克。上药煎沸,用热毛巾浸透药汁,趁热敷于关节肌肉疼痛处(慎防烫伤),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1~2次。 4.外敷法 (1)三棱12克,莪术12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木瓜20克,杜仲10克,独活10克,冰片3克。研细末,调拌凡士林,外敷贴痛处。治产后腰痛。
(2)辣椒痛可贴、麝香镇痛膏或狗皮膏外贴痛处。 5.沐浴法 老茅草叶、石菖蒲、陈艾叶各适量,水煎后把药液加入沐浴用的热水中,趁热洗头部及全身,治产后身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