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技术
(2011-02-11 11:14:26)
标签:
格林承山葛根黄芩黄连汤用法用量手三里健康 |
分类: 辨证论治 |
|
|||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急性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两侧对称性急性肢体或脑神经弛缓性麻痹,感觉障碍相对较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居多,好发年龄为4~6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该病的临床及病理过程多属可逆性及自限性,大多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本病以筋脉弛缓,肢体瘫痪为特点,属中医“痿症”范畴。 病因病机 热伤筋脉:温邪侵袭,耗气伤阴,水亏火旺,筋脉失润,温热炽盛,热灼络伤而肢痿不用。 湿热阻络:因湿热之邪郁阻、食积化热而湿热内蕴,邪盛塞滞,遏于经脉而气血凝滞,肢体麻木,经脉不通而麻木疼痛。 脾气虚弱:脾气不足,不主四肢,气血化源不足而大肉陷下,筋脉失养,肢体瘫痪不用。 肝肾两亏:肝肾不足,骨枯髓少,肝血不充。无以荣筋,肢端发凉色暗,筋软拘挛。 辨证论治 1.
[证候] [治法]
[方药] 表证未解加金银花、大青叶;口渴汗出加知母、生地;体倦食少加薏苡仁、麦谷芽;肢冷萎弱加桂枝、制附片;下肢无力加伸筋草、络石藤;汗出乏力神弱加西洋参煎服。 2.湿热阻络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低热不解加肉豆蔻、薏苡仁、杏仁;胸脘痞闷加陈皮、厚朴;夏季加藿香、佩兰;手足心热,心烦口干去苍术、黄柏加龟板,生地,肢体不仁,舌紫脉涩加桃仁、红花、地龙、穿山甲;肢软麻木加木瓜、牛膝、威灵仙、鸡血藤。 3.脾气虚弱证
[证候] [治法]健脾益气,强筋活络。
[方药] 腰膝乏力加狗脊,五加皮,活动不灵加鸡血藤,伸筋草;伴食少便溏加茯苓,莲子肉。 4.肝肾两亏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阴虚有热加知母、黄柏;关节痿软加木瓜、牛膝;腰膝无力加杜仲、狗脊关节拘挛加乌蛇肉、蜈蚣;气弱便秘加肉苁蓉、桃仁。还可根据病情选用大活络丹、再造丸、虎潜丸、加味金刚丸等。 经验方 1.赵心波经验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2.三妙丸加减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临床应用] 3.王鹏飞经验方 [药物组成]青黛、寒水石、乳香各10克,钩藤、威灵仙、伸筋草、木瓜、五加皮各30克。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4.补中益气汤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5.王逢民经验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湿热证。 [用法用量] 6.谌宁生经验方 [药物组成]附片10克,熟地10克,肉苁蓉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远志5克,石菖蒲1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白芍15克,甘草5克。 [功效]肝肾两虚,气阴不足。 [适应证]温肾补肝,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两次服。 适宜技术 1.针灸法
取穴:上肢瘫:大杼、曲池、阳溪、合谷、手三里;下肢瘫:肾俞、大肠、秩边、环跳、髀关、梁丘、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悬钟。 随证配穴:上肢活动困难,可配肩贞、手三里、尺泽、外关;下肢抬腿困难可配风门、委中、血海、承山、昆仑、解溪。 辨证取穴:肺胃伤津去大椎、尺泽、曲池、合谷,用泻法,湿热浸淫去阴陵泉、行间、足临泣,用泻法;肝肾阴虚取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用补法。
以上各穴一般用弱刺激,也可配合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推拿法 选择的推拿方法主要是穴位推拿,一般先用摩法,逐渐改用揉法,从肢体远端到近端,约35分钟。
上肢瘫:坐位,自肩关节周围开始,然后从三角肌经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向肘关节,向下沿前臂腕部,往返数次。上肢可选缺盆、肩贞、曲池、尺泽、少海、大陵、阳池、阳溪、阳谷、气冲、环跳、手三里、合谷等穴。 下肢瘫:取肾俞、命门、气冲、阳陵泉、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绝骨、解溪。用揉法或推法,自上而下,先推后面,后推前面。 3.捏脊法 以双手拇、示、中指从腰骶部皮肤捏起,沿脊柱向上捏捻,每捏3次,向上提拉1次,直至大椎穴。每日1次,每次捏6~8遍。 注意:急性期动作宜轻柔,恢复期手法可渐加重。7次为1个疗程。 4.外洗法 老鹳草、伸筋草各30克,红花、续断各15克,水煎,药浴患处。用于筋骨屈伸不利。 5.紫外线疗法 照射病变的脊髓节段神经根,Ⅱ~Ⅲ级红斑量(4~10个生物量),待红斑消退后再照射一次,每次递增1,2个生物量,6次1个疗程。用于消炎;止痛;对消除病灶,刺激再生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