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诊疗技术
(2011-01-31 11:15:17)
标签:
焦山仙鹤草生地黄紫癜血小板减少健康 |
分类: 辨证论治 |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在各年龄期均可发生,一般多见于2~8岁的小儿。近年的研究均支持本病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临床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类型,小儿以急性型较多见,约占85%,其预后相对比成人为好。 本病属中医“血证”、“肌衄”、“紫斑”和“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机 风热伤络:外感四时不正之气,尤以风热邪毒入侵,酿成热毒,郁于皮肤,血络受损,血液外溢而出现紫癜。 血热妄行:外感热毒或内生郁热,热迫血行,血溢于脉外,形成紫癜。 气不摄血:脏腑内伤,脾气亏虚,正气不足,不能统血摄血,血液,外溢肌肤形成紫癜。 虚火灼络:阴血耗损,肾阴不足,精血匮乏,虚火内生;或久服温热之剂,脏腑阴阳乖张,阴不能抑阳,均可导致虚火灼络、血脉受损而成紫癜。 瘀血阻络:脏腑功能失调,气滞不行或气虚无力,均可导致血行滞涩,瘀血阻于脉络,则血不能循其常道而渗溢于外,产生紫癜。 辨证论治 1.风热伤络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2.血热妄行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初起伴发热、头痛者加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鼻衄、齿衄者加仙鹤草、白茅根、焦山栀、藕节炭;便血者加大黄炭、地榆、槐花炭;尿血者加大小蓟、白茅根。 3.气不摄血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4.虚火灼络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5.瘀血阻络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2.益气凉血化瘀饮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3.三黄四物汤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4.赵心波经验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5.何世英经验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6.血热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 适宜技术 1.针灸法 体针:取双侧涌泉穴,行强刺激法,不留针,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 艾灸:主穴取八华、腰阳关,艾柱隔姜灸,每次40分钟,每日一次。 耳针:肾上腺、膈、肝、肺、内分泌。急性型加胃、心;慢性型加脾、肾。操作:每次取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之。急性出血者可用强刺激。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或用揿针埋针1~2日。 2.穴位埋线法 处方:足三里、血海、气海、脾俞、肾俞。操作:在常规消毒及局麻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一厘米,分离肌层后,在深部寻找敏感点,出现感传现象后,用特定的诱导手法,扩大基底面,埋人适量的消毒肠线,并与切口成一定角度,冲洗消毒后,缝合切口,用纱布覆盖并固定,7日拆线。 3.外治法 山栀末少许塞两侧鼻孔,用于伴鼻出血者。 4.食疗法 方法一:黄花鱼200克,旱莲草60克,置砂锅中,加水慢火炖一天,时时搅拌,防止烧焦,使鱼鳔全部炖化,去渣,分4次服,每日两次,连服数剂,服时加热。用于热毒郁蒸证。 方法二:枸杞子10~15克,红枣10枚,党参15克,鸡蛋两枚,放砂锅同煮,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食蛋饮汤,每日或隔日一次,连服6~7剂。用于气不摄血证。 方法三:生羊腔骨1~2根,敲碎,加水适量煮一小时,去渣后加糯米适量,红枣10枚,煮稀粥,每日2~3次服。用于脾肾两虚证。 5.中成药 宁血糖浆: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云南白药:每次0.5~1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用于衄、齿衄、便血。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