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中医诊疗技术
(2011-01-28 12:07:45)
标签:
关元桑螵蛸散肝经湿热益智仁石菖蒲健康 |
分类: 儿科疾病类 |
|
|||
遗尿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排尿失常性疾病,一般指3岁以后仍不能自觉控制排尿,或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遗尿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遗尿指3岁后仍不能自觉控制排尿,或夜间尿床;继发性遗尿是指曾经出现过自觉控制排尿,而在年龄增长之后(4~5岁)再次出现不能自觉控制排尿或夜间尿床。此症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可延长到12~ 病因病机 下元虚寒,肾气不足: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导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约制水道,而为遗尿。 肺脾气虚:肺脾气虚时,上虚不能制下,下虚不能上承,致使无权约束水道,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 肝经湿热:肝经湿热郁结,热郁化火,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辨证论治 1.下元虚寒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2.脾肺气虚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3.肝经湿热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桑螵蛸3克,红糖或白糖适量。 [功效] [适应证]用于本病下元虚寒证。 [用法用量]开水调服,连服10个月。 2.验方二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3.赵心波治遗尿经验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4.缩泉一号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5.缩泉二号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适宜技术 1.敷脐法 方法一: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研末,醋调敷脐,每晚一次;连用5次。 方法二: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五味子、仙茅、补骨脂、山茱萸、桑螵蛸各60克,丁香、肉桂各30克,研末装瓶用。每次一克,填入脐中,滴1~2滴乙醇或白酒后,外用暖脐膏固定,3天换药一次。 2.推拿法 方法一:揉龟尾100次,捏脊5遍,按揉三阴交200次,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下元虚寒者加用补肾经100次,揉丹田100次,按揉肾俞100次;肺脾气虚者加用补脾经100次,补肺经100次,推上七节100次;肝经湿热者加用清肝经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小肠100次。 方法二:每日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龟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7日为一疗程。 方法三: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百会50次,每日下午进行,7日为一疗程。 3.针灸法 (1)体针 方法一:针刺夜尿穴(手掌面小指关节横纹中点处),留针15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方法二:取穴肾俞、关元、膀胱俞、三焦俞、委中、委阳、三阴交等,每次取1~2穴,隔日一次。 (2)耳针 取肾、膀胱、皮质下,每日一次;也可在耳针取穴部位贴压王不留行籽。以上治疗操作以每日下午为宜。 (3)灸法 灸关元、神门、气海、委中、次髎、肾俞、脾俞百会穴,每次取3~5穴,每日下午一次。 4.中成药 桑螵蛸散:每次3~6克,每日两次,口服。 预防护理 白天勿过度疲劳,傍晚以后少饮水,临睡前排空小便,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 对于遗尿患儿要耐心教育引导,鼓励患儿消除怕羞和紧张情绪,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