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炎 中医诊疗技术
(2011-01-27 14:58:35)
标签:
黄赤小儿急性肾炎用法用量适应证当归注射液健康 |
分类: 儿科疾病类 |
|
|||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称之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临床以血尿、少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病症,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首位,发病以3~8岁小儿为多见,两岁以下罕见,男女之比约为2:1。该病发病较急,预后一般良好。本病相当于中医的“水肿”(急性期多属阳水)、“尿血”。 病因病机 感受风邪:小儿肺脏娇嫩,风邪犯肺,肺失通调,风遏水阻,不能下输膀胱,泛溢肌肤,发为水肿。 湿热内侵:肌肤患有疮疖、湿疹等,由于风毒内归于肺,湿热内归于脾,风毒湿热外遏肌表,内归肺脾,肺失通调,脾湿内渍,脾虚不能制肾,则肾不能行五液之水,水气与邪毒并走于内,泛于肌肤,而引起水肿。热毒内传于肾及膀胱,伤及络脉,可见尿血。 肺脾气虚:素体脾虚肺弱或水肿迁延日久,皆致肺虚气不布津,脾虚水湿不运,水肿难以消退,迁延日久,病证则由实转虚。 辨证论治 常证 1.风水相搏证
[证候]
[治法方药] 2.湿毒浸淫证
[证候]
[治法方药] 3.气虚邪恋证
[证候] [治法方药]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加减。 变证 1.水凌心肺证
[证候]
[治法方药] 2.邪陷心肝证
[证候]
[治法方药] 3.水毒内闭证
[证候]
[治法方药] 经验方 1.肾炎尿血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2.治血尿兼水肿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本病水肿与血尿俱明显者。 [用法用量]水煎诸药,冲服汉三七末,每次1.6克,分两次服。 3.越婢汤加减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4.朱全生经验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5.苗晋经验方——益气双补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适宜技术 1.中药外治法 紫皮大蒜一枚,蓖麻子60粒。共捣糊状,分两等份,分别敷于腰部及足心,外用纱布包扎固定。为避免蒸发减低药效,可用塑料膜外敷在药物上,一周为一疗程,每周换药一次。 2.饮食疗法 冬瓜皮薏仁汤:冬瓜皮、薏苡仁各50克,赤小豆100克,玉米须(布包)25克,加水适量,同煮至赤小豆熟透,食豆饮汤。 用于急性期水肿明显,或伴有高血压者。 荠菜粥:鲜荠菜250克(干品90克),粳米60~90克。将荠菜洗净切碎,用粳米煮粥服食。用于各期之血尿。 鲤鱼汤:活鲤鱼250克,将鲤鱼开膛去鳞及内脏,砂仁、豆蔻仁各3克,放葱、姜少许,再加水500~600毫升,不放盐,清蒸半小时,喝汤并食鱼肉。用于各期水肿。 3.针灸疗法 体针:取肺俞、列缺、合谷、阴陵泉、水分、三焦俞。针刺均用泻法。咽痛配少商,面部肿配水沟,血压高配曲池、太冲。 耳针:取穴肾、脾、膀胱、交感、肾上腺、内分泌。每次选2~3穴,轻刺激,刺后可埋针24小时,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穴位注射:主穴有京门、膀胱俞。配穴有水道、足三里、复溜。每次选主穴、配穴各一个,每穴注入5%当归注射液0.5毫升,每日一次, 4.推拿疗法 急性期:平肝经,清肺经、胃经、脾经、小肠经、退六腑。介质用滑石粉。 恢复期:平肝经,清补肾经、脾经,揉二马,清小肠。气虚者介质用葱或姜汤,阴虚者介质用滑石粉。 5.中成药 银黄口服液:用于急性期风水肿、湿热肿。 知柏地黄丸:每次3克,每日两次。用于恢复期阴虚邪恋者。 6.沐浴疗法 羌活、麻黄、苍术、柴胡、紫苏梗、防风、荆芥、牛蒡子、柳枝、忍冬藤、葱白各适量,加水煮上药,待药液煎至适量,令其冷却至40℃时沐浴,汗出即可,每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