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中医诊疗技术
(2011-01-26 11:30:01)
标签:
关元中加龙牡壮骨冲剂五味子紫河车健康 |
分类: 儿科疾病类 |
|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较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症,以钙磷代谢异常及骨样组织钙化不良为特征,严重者发展成骨骼畸形。本病主要见于两岁以下婴幼儿。北方地区冬季较长,日照短,佝偻病发病率高于南方。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降低,且多数患儿属轻症。 古代中医文献中的“夜惊”、“汗证”、“五迟”、“五软”、“鸡胸”、“龟背”等病证中均有与本病相关的论述,可参照其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病因多属先天胎禀不足,肾气亏虚;后天失养,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以致脏腑、筋骨、肌肉失于滋养所致。 肾虚骨骼不充:肾虚则髓海不足,精气不充,骨化不全,骨骼软弱,以致坐立行走无力,头颅软化,囟门迟闭,牙齿晚出,甚至出现鸡胸、龟背等。 脾虚肌肉失养:脾虚则气血营卫亏损,不能化精微以充养肌肉、四肢,致手足肢体失于濡养滋润而软弱无力。 脾肾不足,肝阳内扰:脾虚则肝旺,肾虚则肝失涵养,肝阳上亢,阳失潜藏,以致烦躁不安、情态乖张、夜啼、多汗、夜寐不宁。 辨证论治 1.脾肺气虚证
[证候]
[治法方药] 2.脾虚肝旺证
[证候]
[治法方药] 3.脾肾亏损证
[证候]
[治法方药] 经验方 1.佝偻汤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2.江育仁经验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3.益儿糖浆
[药物组成] [功效]健脾益气。 [适应证] [用法用量] 适宜技术 1.敷贴法
方法一:石菖蒲20克,艾叶30克,川芎
方法二:生蟹足骨15克(焙干),白蔹 2.针灸法 体针:取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后加灸。 温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用艾条温灸局部。 3.推拿法 主穴:推补肾水15~20分钟,揉小天心5分钟。配穴:推补脾土5分钟,推上三关3分钟。可结合做全身推拿4~5分钟。 4.洗浴法 草乌头、当归、地龙、木鳖子、紫草、椒目、葱须、荆芥各30克,将上药煎汤,洗浴。 5.人工紫外线疗法 紫外线照射皮肤能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常用水银石英灯或紫外线灯管进行照射,每周照射3次,每次2~3分钟,逐渐加到20分钟,每一个疗程为4~6周,距离自80厘米起逐渐减到60厘米,有皮肤反应者可暂停。有痉挛素质的患儿,应在光疗前给足量的钙剂,如患儿兼有进行性结核病一般不宜进行光疗。 6.食疗法 方法一:田螺250克,放清水中,24小时后加水炖熟,食盐调味,喝汤,经常煮食。 方法二:鲜牡蛎肉100克,经常和面条及调味品一起煮熟,当点心食。 7.中成药
龙牡壮骨冲剂:每次一包(15克),每日 六味地黄丸:每次3克,每日2~3次。用于肾精亏损证。 预防护理 1.孕母及乳母应注意摄人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并多晒太阳。居室应经常开窗使屋内充满阳光。 2.小儿满月后即可常抱出户外活动,使皮肤多暴露于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随季节和婴儿年龄大小而定。即使冬季也应坚持在户外活动。 3.不要过早地让小儿站立或行走,以免骨骼变形或发生畸形。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