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技术
(2011-01-17 16:04:37)
标签:
延胡索炮山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炎蒲公英健康 |
分类: 妇科疾病类 |
|
|||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本病与中医学的“带下过多”、“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等病证相似;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腹痛、包块、带下多、月经失调、痛经、不孕为临床表现,故又属于“瘾瘕”、“带下”、“痛经”、“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等病证范畴。 辨证论治 1.急性期 治疗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高热阶段属实属热,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热减或热退,则以消瘕散结化湿为法;若邪盛正衰,正不胜邪,出现阳衰阴竭之证,则以急救为先,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热毒壅盛
[证候]
[治法方药] 若热毒传入营分,出现神昏谵语,高热汗出,口渴欲饮,烦躁不宁,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而数等气营同病之证者,治宜清营解毒,凉血养阴。方用清营汤加减。神昏谵语者,可以本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芳香开窍。 (2)湿热瘀结
[证候]
[治法方药]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治疗除内服药外,还应结合保留灌肠、中药热敷、理疗等方法。 (1)湿热瘀结
[证候] [治法方药] (2)寒湿凝滞
[证候]
[治法方药] (3)气滞血瘀
[证候]
[治法方药]] (4)气虚血瘀
[证候] [治法方药] 经验方 1.银翘红酱解毒汤
[药物组成] [适应证] [用法用量] 2.清热消瘀灌肠方
[药物组成] [适应证] [用法用量] 3.银甲汤
[药物组成]
[适应证]
[用法用量] 4.消癥饮
[药物组成] [适应证] [用法用量] 5.盆腔炎I号方
[药物组成] [适应证] [用法用量] 6.盆腔炎Ⅱ号方
[药物组成] [适应证] [用法用量] 适宜技术 1.中药灌肠疗法 (1)康宁汤: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苦参,浓煎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一次,可连续应用,月经期暂停。用于急、慢性盆腔炎。 (2)中药保留灌肠:紫花地丁、野菊花、鸭跖草、鱼腥草、蒲公英,浓煎至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鱼腥草30克,黄芪25克,败酱草,益母草、茯苓、蒲公英各20克,桃仁15克,丹参、赤芍、香附、半夏、胆南星、海藻各10克。上药煎取100毫升,待药液温度50℃时,缓慢灌肠,胸膝卧位,15分钟后改平卧,一小时后起床活动。每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2.中药外敷 妇炎散:药用大黄、姜黄、败酱草、丹参、赤芍、乳香、延胡索、羌活、独活、千年健、透骨草,切细末,温水加酒调成糊状敷下腹。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可连续应用,月经期暂停。用于急、慢性盆腔炎。 3.热敷法
(1)追地凤30克,透骨草30克,血竭15克,白芷30克,川椒15克,阿魏20克,乳香20克,没药 (2)透骨草100克、京三棱12克,白芷l0克、花椒10克,路路通15克。上方研成粗末,装入布袋,水浸后隔水蒸30分钟,敷于下腹部。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4.热熨法 川椒20克,大茴香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降香末2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干面粉和匀,用时以高粱酒少许调湿,摊于纱布上,置于痛处,上用热水袋热熨,每日两次,10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有包块者。 5.针灸 (1)体针 取中极、天枢、归来、三阴交、阴陵泉、关元等穴,若小腹部有包块者加阿是穴。均取平补平泻法,用治慢性盆腔炎。 取中极穴、关元、归来、三阴交、足三里、肾俞,每次任选2~3穴,中等刺激,隔日一次。 (2)耳针 取腹部、内生殖区、内分泌、三焦、肾上腺、肝等穴,埋针或埋豆,每周2~3次。用治慢性盆腔炎。 (3)电针 取穴:①天枢、血海;②中极、三阴交,选择疏密波,中等强度,通电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用治慢性盆腔炎。 (4)隔姜艾灸法: 主穴取气海、中极、归来,配穴取大肠俞、次髎。用艾绒做成直径1.5厘米、高1.8厘米、重约800毫克的圆柱,置于0.4厘米厚的鲜姜片上(姜片放在所取穴位上),点燃灸之,每穴灸3壮,每壮6~7分钟。 6.耳穴压豆法 将王不留行籽放在橡皮胶布上,贴在耳部子宫、内分泌、盆腔、交感等穴。经常按压敷贴部位。3天换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主治慢性盆腔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