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防治重在早

标签:
育儿黄斑区患儿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健康 |
分类: 五官科疾病类 |
|
|||
弱视是单眼或者双眼最佳视力低于正常,但没有发现与该视力减退相对应的眼球器质性改变的疾病。在我国该病的发生率为2%~4%。临床上,弱视常表现为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斜视、屈光不正、立体视觉欠缺等。 防治弱视的关键在哪里呢?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视觉发育关键期。通常认为视觉系统在3岁左右成熟,3~8岁之间视觉的发育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甚至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延长。因此,防治弱视要从娃娃抓起,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弱视儿童的视力还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的。 由于幼儿天生顽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给视力的准确评估造成了困难。在这里给家长介绍几种检测方法。
彩球测试法
单眼遮盖法
视力表法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视力发展的关键是视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视觉通路发育要求大脑接受来自双眼的同等清晰、聚焦的图像。任何严重干扰大脑视觉通路发育的病变均可导致弱视的发生。比如,小儿眼睑被蚊蝇叮咬长期水肿不能睁开,或者眼外伤眼内手术后长期用纱布遮盖包扎患眼都有可能引起该眼的弱视。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或者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等患儿,做了手术之后绝不能万事大吉,而要进行弱视治疗。 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但总的目标只有一个:使患者获得最好的视力。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使清晰的图像投射在黄斑区中心凹上。对于剥夺性弱视的患儿,要寻找到确切的病因,并给予去除。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必须戴眼镜以矫正明显的屈光不正。在此基础上鼓励患儿使用弱视眼,可以使用遮盖疗法、压抑疗法等进行治疗。 影响疗效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
治疗的年龄
弱视的严重程度
患儿家长的配合和儿童的依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