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食不过多 有些人吃饭以主食为主,这是很不科学的。一日三餐要以副食为主,主食不可吃得过多,并尽量做到粗细粮搭配。一般来说,每天的食物中主食应占4份,副食应占6份。这样,人体在补充所需要的热量的同时,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
二、蔬菜不过少 蔬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中老年人应多样化地选用。建议每人每日吃蔬菜不得少于一斤.主要应选用黄瓜、西红柿、苦瓜、冬瓜、茄子、空心菜和生菜等。
三、荤菜不过量 中老年人要以吃素食为主.尽量少吃荤食。美国学者约翰 罗宾逊指出.人类适合素食。这是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现在每餐见肉的饮食.让一些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检验报告却叫人大吃一惊:发现食物含毒成分95%来自肉类.其中以牛肉、猪肉食品最为严重。数据显示,少吃这些食物.至少可以减少高血压、痛风症、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即使是吃些肉类,最好也是选用去皮禽肉,如鸭肉、鸡肉、鸽肉,还有鱼虾类等。
四、饮水不可忽 许多人不爱饮水,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专家指出,中老年人每天必须喝足够的水。多喝水可以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中胰液和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排泄废物,减少代谢产物毒素对
肝脏和肠道的损害。一般来讲,一个人每天必须饮水2升以上.以饮温开水或淡茶水为好。建议早晨起床后和晚间临睡前各饮一杯温开水。爱运动、爱出汗的人,则要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如淡盐水、矿泉水等。
五、牛奶不可断 牛奶含有丰富的钙、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其它矿物元素。牛奶主要能补充钙质,保护骨骼,防止骨质疏松与骨刺增生症等。因此,中老年人要天天坚持喝。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低脂奶、脱脂奶或酸奶。对奶不耐受者,可选择豆浆替代。
六、鸡蛋不能无 人体不可缺少蛋白质,鸡蛋是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所以,中老年人每天必须保证吃一个鸡蛋。鸡蛋的烹制可选用煮、蒸和炖等方式。有高胆固醇者应以食蛋白为主,也可吃少许蛋黄.这要因人而异。
七、黄豆不能缺 对人的健康而言.大豆赛黄金。因为大豆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这些物质都有助于增强心脑血管的机能。另外.大豆还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丰富的维生素及其它矿物质.是人心脑血管保护因子。建议每人每日进食3~4两的豆制品。大豆的食用方法也很多,可以做成豆浆、豆腐食用,也可以与肉、海带一起炖食,还可以将大豆煮熟加作料凉拌食用。
八、水果不要贪 水果可以提供丰富的水分、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益于人体健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大多数水果都含有很多的单糖物质,如果糖等,因此不能贪吃。建议每天吃水果不要超过3~4两。
九、油盐不要超 油脂和食盐是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固然,食用植物油要比食用动物油好得多.但是植物油并非十全十美。人们往往知道它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却很少知道它的危害作用。生化专家指出.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易产生过氧化物与人体蛋白反应,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积存,促进人的衰老,助长癌发生和发育作用。因此,无论是色拉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还是橄榄油或芝麻油.必须限量食用。建议每人每日用量最好不超过25克。食盐的摄入量.每人每日应在6克以下。(陈 美)
——
相关链接:中老年人饮食六不宜
据研究,年过30岁的人,基础代谢率平均每年以0.5%的速度下健康,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则是逐年增加。因此,人到中年后,血脂往往偏高,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诸多因素中,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对血脂增高亦有很大的影响。
1.多吃少餐。有人调查了1400位60~64岁的老人,发现每日吃两顿饭者有1/3患心血管疾病,每日吃5顿饭者(总热量相等)只有1/5患病。另有一份报告指出,每日就餐次数在3次或3次以下的人群,肥胖患者占57.2%,胆固醇增高者占51.2%,而每日就餐次数在5次或5次以上的人群中,肥胖病患者仅占28.8%,胆固醇偏高者占17.9%。专家们分析认为,空腹时间较长,造成体内脂肪积聚的可能性就增大。
2.晚餐过迟。晚饭时间过迟,并且是进食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人做过这样一次实验:在晚间让大鼠进食高脂肪饮食,然后马上入睡,这些大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急剧上升。如果在早上或中午同样进食这些高脂肪饮食,则对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影响不大。
3.喜吃精粮。有些人不吃糙米粗粮,只吃精米白面,殊不知在稻麦的麸皮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纤维素,例如铬、锰在全谷类、豆类、坚果类中含量最高。若经过加工精制以后,这两种元素就大大降低。如果用缺乏这两种元素的饲料去喂养大鼠及家兔,动物就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植物纤维素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太少,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往往造成过量进食而发生肥胖。因此,长期进食低纤维素饮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则增高。
4.过食肥甘。过多地食用动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肉、猪肝、皮蛋、蟹黄、奶油等,可引起血脂升高,但并非要绝对禁食上述食物。近年来有人研究证明,正常的胆固醇并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腐败的胆固醇才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元凶。因此,一些动物油,特别是猪油不宜储存过久,若已变质,颜色灰暗有霉斑或有腐败味,则不要食用。糖分摄入太多,过剩的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随着血脂增高,冠状动脉发生血栓的机会也就增多。还有研究发现,糖能使肝脏合成脂类的作用增强。正常人吃高糖饮食3周后,血中甘油三酯可升高1倍多。若给高血脂病人吃高糖饮食,甘油三酯也可增加4~5倍。
5.偏食挑食。偏食挑食往往造成营养素吸收不完全。如果绿叶蔬菜吃得少,常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而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减轻或防止动脉硬化。如果豆制品吃得少,就不能增加胆固醇在粪便中的排泄。还有人不吃大蒜、洋葱,嫌它们有特殊气味,殊不知大蒜、洋葱有着良好的健康血脂作用。
6.烟酒成癖。世界科学界已公认,大部分心血管疾病与吸烟有关。长期过度饮酒,则能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组织增加,心脏功能减弱,心脏变得肥大,特别是长期大量喝破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心脏变化,医学上称它为“破心”。酒精能影响人的脂类代谢,并使机体从血中清除脂类的能力降低,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机会。
综上所述,不良饮食习惯与血脂过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确有密切关系。为了延长寿命,中老年人应该彻底改变以上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