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肚饥思量冷滗粥

(2010-08-31 11:52:46)
标签:

健康

分类: 膳食疗养

肚饥思量冷滗粥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10/02/495576_2010020922142215.jpg

□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俗语本义  吃从冷水里滗出来的残粥也感到香甜,这是由于肚里饥饿的缘故。比喻饥不择食,当非常需要的时候,不值钱的东西也显得宝贵。

  流行示例  明·周楫《西湖二集》:“因见冷谦征聘作了协律郎之职,想穷官好如富百姓,俗语道:‘肚饥思量冷滗粥。’遂走到南京来见冷谦,指望他周济。”

  医学意义  吃从冷水里滗出来的残粥属于无奈,但粥的确是个好东西,这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礼记·月令》中“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的记载,食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时对粥的做法也十分讲究,《随园食单》中说:“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这“融洽”,反映的是一种工艺;这“柔腻”,包含的是一种效果。中医还根据季节、气候和人的体质特点,在粥中配入各种不同的药物,使它成为独具特色的“药粥”,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创造。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收粥62种,清代的黄云鹤则专著《粥谱》一书,把200多种药粥分为六类详加介绍。文人爱粥、咏粥的也不乏其人,大文豪苏东坡喜食花鸡粥,书法家柳公权爱吃绿豆粥。陆游则爱粥成性,并多有吟咏,其中“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算得上是食粥的名作了。粥容易吸收、消化,饱腹是人人皆知的表象,补脾胃、益气血、强体魄则是其内在的医疗保健之功。著名医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强调说:“病人、产妇,粥养最宜。”“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我国民俗还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寒冬腊月吃一顿内容丰富的热粥,既可由兴致刺激起食欲来,又能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应该说是一件快事。粥内多种谷豆果蔬共煮,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其中构成蛋白质的多种氨基酸齐全,各种维生素、脂肪及矿物质钙、磷、铁含量丰富,对健康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链接  “药粥”以食助药,以药助食,有亦食亦药之效。作为中医防病疗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完全是按照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进行设计的。运用药粥,既要按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进行辨证,又要因人、因时、因地决定配伍。就四季而论,春天乍寒乍暖,应以养阳为主,可用肉苁蓉粥、核桃仁粥;夏天酷暑难熬,应以清暑为主,可用绿豆粥、滑石粥;秋天气候干燥,应以滋阴为主,可用百合粥、桑葚粥;冬天寒流滚滚,应以保暖为主,可用羊肉粥、人参粥。就五脏气血特点而言,心气不足,可用茯苓粥;心血不足,可用龙眼粥;肝血不足,可用枸杞粥;肝气不舒,可用陈皮粥;脾阳不振,可用吴萸粥;脾阴不足,可用山药粥;肺气不足,可用黄芪粥;肺阴不足,可用雪梨粥;肾阴不足,可用甲鱼粥。药粥品种繁多,实难尽述,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与自己身体、病情相适应的配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