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位辨证和引经药的应用
(2010-08-31 11:19:02)
标签:
引经药病位引经报使上焦健康 |
分类: 辨证论治 |
|
|||
病位,即疾病发生的部位或场所 引经药物概述 所谓引经药,是指能引导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起于《内经》的脏腑、经络、药理学说。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等论述。”易水学派张洁古依据《内经》理论,对药物的引经进行了深入探讨,创立了“引经报使”理论,他认为取各药性之长,使之各归其经,则力专效宏,同时明确指出了各经的引经药,如手足太阳经病的引经药为羌活、藁本;手足少阳经病的引经药为柴胡等。这一引经的原理,如尤在泾在他的《医学读书》中说:“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为中药的临床配伍应用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病位与引经药物 药有个性之专长,引经药也不例外。在临床运用中,应谨遵辨证论治的原则,充分结合其固有功效,尽量使功效与引导相统一,有的放矢,避免盲目使用,以物尽其用。
上焦
中焦
下焦
头部 四肢:四肢为手足之经的主要循行通路。羌活、桂枝、姜黄、桑枝为上半身疾病的引经药,可引诸药达上肢及头项部;独活、牛膝、木瓜为下半身病的引经药,可引诸药达腰膝、下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