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食疗养生

(2010-08-23 14:23:17)
标签:

养生

食疗

凉药

药疗

药食

淮南

健康

分类: 膳食疗养
也谈食疗养生
□ 李明亮 河南省南阳市

  “中国食疗养生第一人”张悟本倒下了。他的“食疗学说”有许多错误,并非真正的中医养生。

  养生包括养神和养形,养神比养形更重要

  《吕氏春秋》最早谈到医学的定义,就是“生生之道”。不同于现代西方医学所认为的疾病医学,它是提高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消除疾病。《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自我康复能力强了,外邪就不会侵扰,所以,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病。

  中医养生从《黄帝内经》时代就已经很成熟,但表达最精彩的要数汉代淮南王组织编写的《淮南鸿烈》。书中认为整个人体生命系统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形——“形者,生之舍也”,即人体生命的“房子”;二是神——“神者,生之制也”,即人的自我康复能力,是生命的主宰(制);三是气——“气者,生之充也”,气是沟通形与神之间关系的使者,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信息。

  排在第一位的是“神”,其次是“形”,最后是“气”,而且“一失位,三者俱伤也”。如何来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淮南鸿烈》讲得很清楚:第一,“将养其神”;第二,“和弱其气”;第三,“平夷其形”。所以,养生之道实际上养两方面,一个养“神”,一个养“形”。

  而现在我们关注的养生之道只谈到养形,没有谈到养神,并且我们将养生局限为食疗、药膳,好像养生就是食疗、就是药膳,有以偏赅全之嫌。

  实际上食疗虽然很有价值,但仅是养形的一个方面,并且养形只是放在第二位的,并不是中国养生之道最重要的东西,第一位的是“养神”,或者说“养心”、“养性”。

  药食同源的中医食疗理论

  药食同源是中医学理论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药食同源相融,食疗也是治疗。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在中医药理论里,食品和药品并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五谷杂粮因为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因此被选择为食品。当然,食品也有温热寒凉之分。如果性味离“中”更远的就是“药”了,这就是凉药或者热药的来历。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中医的治疗原则,得了热病应该用凉药,但如果热得不厉害,就不一定要用药了,用性偏凉的食品调节就可以了,反之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疗了。与药疗相比,食疗性平作用缓和,药疗性烈作用峻猛。因此孙思邈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另一个方面是指药疗不如食疗,在此不做详述。

  所以吃饭不仅是手段,还是目的,而吃药不是目的,仅是手段。所以,中医高度重视食疗作用,并把药补不如食补作为重要原则。

  总之,生、长、壮、老、死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自然规律,但人类可以延长和改善生命。作为一个现代人,要以理性的态度,明辨是非,去伪存真,运用正确的养生理论以“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