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用量宜小

(2010-07-29 16:40:17)
标签:

旋覆代赭汤

代赭石

心下痞硬

中阳

健康

分类: 用药经验
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用量宜小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伤寒论》第161条说:“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从条文中看,旋覆代赭汤为治疗因吐下伤中所致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病机为中阳虚寒,痰阻气逆,症见上腹部痞塞满闷不适,按之紧硬而不痛,频频嗳气,或见呃逆,呕吐,舌苔白腻或厚腻,脉缓或滑。方中代赭石为苦寒重镇之品,在方中的剂量是明显小于其他六味药的,仲景如此用法,意在既用其镇降逆气之功,而又不会伤及已经虚损之中阳。而笔者见不少医者在临证应用此方时,代赭石多是大于其他药药量。对此,笔者认为颇为不当。

  旋覆代赭汤的制方之意

  旋覆代赭汤方中旋覆花咸温,主下气消痰,降气行水;代赭石“味苦寒”(《本经》),能“镇逆气,降痰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除哕噫而泄郁烦;半夏、生姜辛温,和胃降逆化痰;人参、大枣、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和而用之,扶脾胃之虚而止虚逆。全方标本兼治,虚实并调,镇降逆气而不伤胃,益气和中又不助痰,实乃“承领上下之圣方”(清·罗东逸《古今名医方论》)。

  旋覆代赭汤证为伤寒误治,病机关键在于中阳虚寒,痰饮内聚,胃气上逆。此证之“噫气”为胃虚气逆,属于虚证,正如清代医家邵仙根在评吴坤安《伤寒指掌卷三·伤寒变症》中所谓:“中阳虚弱,寒气入胃,寒挟胃气上逆,升而不降,气从喉出有声,为噫气也。”此证之“心下痞硬”亦因胃气虚弱,邪气逆结所致,与此“心下痞硬”同病机者还可见于桂枝人参汤证、生姜泻心汤证,以及甘草泻心汤证等。

  仲景经方,谨守病机,药量配比,法度谨严,所以,对于中焦脾胃虚寒所致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方中代赭石的用量应当谨遵经方理法,不宜过大。这是因为,一则代赭石为苦寒之品,对于中阳虚寒,饮聚气逆之虚证,应用时不仅要配伍多味益脾和胃之药,更重要的是用量要小,处处考虑顾护中气、宣化胃阳,降逆消痰而不伤正;二则旋覆代赭汤证病位在中焦,药物作用的靶点亦在中焦,应用代赭石也应考虑此药应在中焦取效,而赭石为重坠之品,如用量过大则会药过病所,直趋下焦,不能发挥其降脾胃之逆气以还归于中焦之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