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藤,古时称“符”,又名蜀羊泉、谷菜、天灯笼、排风、胡毛藤等,它的学名叫白英,是茄科植物。始载于古代的《尔雅》一书,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药用见载于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谓其有“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之功。中医学认为,白毛藤具有清热、利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可治疗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等症。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作者赵学敏,对白毛藤的用途指出:“止血淋、疟、疝气……,治疬癖用煮牛肉精者食之。”这里说的是一种恶性痨病,淋巴腺癌和淋巴肉瘤病等亦包括在其中。
经现代科学研究分析,白毛藤内含生物碱等,其中β-苦茄碱对小鼠肉瘤180和256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安徽医学院曾用该药制成的“蜀枣饮”治疗子宫颈癌有较好的疗效。发现该药膳可促进抗体形成,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的免疫生物学反应。民间用白毛藤煎汁,放入桂圆同煎,连汁服用可治疗子宫肿瘤。
据日本大阪汉医研究所佐藤昭彦近10年的科研成果报道,他选择了对药物敏感性最差的肿瘤细胞株——子宫颈瘤细胞,在体外试验了1000余种中草药,结果发现白毛藤等3种中草药不但可以100%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且对正常细胞无不良影响,甚至还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的功能。
白毛藤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并以干燥、肥嫩、叶绿、无子、无杂草者为佳。(叶水泉)
——
(药理)(1)抗肿瘤作用 蜀羊泉(千年不烂心Solanum dulcamara
L.的全草)和红枣以1:1混合制成煎剂、糖浆剂对晓白鼠艾虚腹水癌及梭形细胞肉瘤的实体型及腹水型有抑制作用[1-3],临床上对子宫颈癌有效,但重复率低,进一步用相当生药40,80,120克/公斤天的煎剂及晓剂量递增的给药方法,均无明显抗晓鼠棱形细胞肉瘤实体型、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及肉瘤180的作用[6]。但醇提取物对晓鼠肉瘤则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B-苦茄碱[7]。
(2)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影响
根据溶血素及血清蛋白含量的测定,蜀羊泉及红枣对促进机体的抗体形成,以蛋白(尤其是r-球蛋白)的合成有一定作用,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的免疫生物学反应。
(3)其他作用
蜀羊泉碱均有些抗真菌作用,但不及番茄碱[9]。其中所含之龙葵碱的作用风“龙葵“条。蜀羊泉有制欲作用[10].
(毒性) 大剂量引起喉头烧灼及恶心、呕吐、眩晕、瞳孔散大、出现惊厥性肌肉运动的同时表现全身性衰弱[10].
(性味) 甘苦,寒。
(1)《本经》:味苦,微寒。
(2)《别录》无毒。
(3)《福建民间草药》: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 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疗疮。
(1)《本经》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
(2)陶弘景:叶作羹饮,甚疗劳。
(3)《本草拾遗》:主烦热,风疹,丹毒,疟瘅,寒热,晓儿结热。
(4)《开宝本草》:别本注,茎叶煮粥极解毒。
(5)《本草镜》:除骨节风湿痛
(6)王安卿《采药志》:活血追风生血,治鬼箭有效。
(7)《纲目拾遗》:止血淋,疟,疝气。汁滴耳中,止脓不干。治疬,用煮牛肉精者食之。清湿热,治黄疸水肿,晓儿蛔结腹痛。
(8)《动物名实图考》:治腰痛。
(9)《分类草药性》:治惊风,咳嗽。
(10)清热解毒,治恶疮,漆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忌用)《闽东本草》:体虚无湿热者忌用。
(选方)(1)治黄疸初起:白毛藤、神仙对坐草、大茵陈、三白草、车前草各等分。白酒煎服。(《百草镜》)
(2)治肝硬化初期:鲜白英一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3)治风痛:桑黄二两,白毛藤二两。切碎,用绍兴原坛酒六斤,煎三柱香。每日服一饭碗。(《李春涯经验方》)
(4)治风湿关节痛:排风藤一两,忍冬一两,五加皮一两。好酒一斤泡服。
(5)治妇女白带:白毛藤煎汁,烧晓公鸡或桂圆,连汁食。(《浙茳民间草药》)
(6)治晓儿肝热:鲜白英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7)治风火赤眼:白英鲜叶捣烂,调人篱外敷眼睑。(《福建中草药》)
(8)治疔疮肿毒:侠白毛藤全草四两,炖服。另以鲜叶捣烂敷患处。
(9)治疥疮:白毛藤全草一至一两五钱(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和肥猪肉六两,酌加水煎,分两次吃下。(《福建民间草药》)。
(临床报道)治疗急性黄胆型肝炎。取白英全草制成100%的注射液,肌肉注射。2岁以下每次2毫升,每日2次;4-12岁每次4毫升,每日2-3次;12岁以上每次4毫升,每日3-4次。治疗31例,痊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尿三胆试验与肝功能恢复正常)23例,好转(自觉症状改善,尿三胆政党,肝功能好转者)8例。临床观察到,白英注射液对退黄、改善症状和降低转氨酶均有轿好疗效,但对降低麝浊、锌浊及脑絮效果轿差[1]。
(各家阐述)张寿颐:白毛藤,以效力而言,似亦暖和性质,然采而尝之,略如青草气,不含辛辣及恶劣等味,盖蔓延走窜之性即其全体大用,不在乎气味之寒温凉者。惟以赵(学敏)氏所治诸症,
绎其大旨,类皆湿热为病居其多数,而气味颇清,盖清热理湿,而通水道,利关节,兼能消痰去瘀,理气解结也。
(备考)(1)《尔雅》郭璞注:今茳东有鬼目草,茎似葛,叶员而毛,子如耳珰也,赤色丛生。
(2)《别录》:白英,生益州山谷,春采叶,夏采茎,秋采花,冬采根。
(3)《唐本草》:白英,鬼目草也,蔓生,叶似王瓜,晓长而五桠,实圆若龙葵子,生青熟紫黑,东人谓之白草。
(4)《纲目》:白英,俗名排风子颓也,正月生苗,白色,可食,秋开晓白花,子如龙葵忆熟时紫赤色。《吴志》云:孙皓时有鬼目菜,缘枣树长丈余,叶广四寸,厚三分,人皆异之。即此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