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马 蜂 蛰 伤 的 防 治 常 识

(2010-07-13 17:01:34)
标签:

转载

分类: 用药经验

      马蜂,又叫胡蜂,品种繁多。因其巢窠形似葫芦状或人头状,民间又叫它“葫芦包”、“人头蜂”,其实往往比葫芦或人头大得多,甚至比水桶大。马蜂习性对红黑等深颜色敏感,见了黑色总以为有狗熊要把它当蜜蜂偷吃,边群起而攻之,所以又叫它为“熊蜂”;一说对其个大毒强者称“熊蜂”,个大身长毒强能蛰死耕牛者为“气死牛”。还有一种黄蜂,细腰个小,群体数量少,又有“长脚佬”、“裤裆蜂”、“蛇皮蜂”等品种。

      过去,城镇平原人口密集地方树木花草较少,没有树汁和花粉可采,极少见到马蜂。现在,随着城市平原的绿化,马蜂也落户到平原或城市就不稀奇。一见马蜂,又是拍电视,又是上报纸新闻。为了人们的安全,消防部门等会组织人力全副武装进行扑灭。其战斗过程又会及时上电视新闻报道。

      在山区农村对于马蜂就屡见不鲜,每年总有不少人受到袭击,每年都有人被蛰死的不幸发生。经我手救治的被蜂蜇伤病人无其数,在此简单谈一点防治常识。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冻杀而灭的机会逐渐减少。春季苏醒后四处寻找安巢之处,单个行动,对人没有主动攻击性,趁这时可进行拍打消灭。接着就是建巢后,到了夏季的繁殖旺盛期。繁殖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到了秋季成千上万的群体活动,到底经过多少代?只有请教这方面的专家了。

      马蜂的窠巢大多在高树枝杈上,或房檐下,随着树叶的减少,逐渐引人注目,对人的攻击性最强。体质虚弱或过敏体质之人如果被蛰数较多,往往丧命;健壮之人也会难忍剧烈痛苦。除了就地取材救治外,争取尽量去就近的卫生所救治,特别严重者必须尽快去医院抢救。

      限于山区就医条件,可以利用新鲜中草药内服外敷,如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等。在被蛰伤时,首先挤出毒针,然后外敷中草药或湿敷食碱水毛巾,干了又换。轻者风油精、红花油均可使用。黄蜂蛰伤后,可用食醋外敷。

      基层诊所可以静滴高渗糖、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助使毒素从尿道迅速排出。如果尿少或不尿,病人浮肿得厉害,意识不清,要密切注意心力衰竭或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立即去医院紧急抢救。一般情况下还可以注射强力解毒敏、地塞米松、碳酸氢钠等。双黄连、板蓝根等注射液尽量少用,因为不能中和毒素或助进排泄,特别是抗菌素类西药千万不要使用。

      总之,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野外行动不要喝酒,不要涂沐化妆品,必须戴帽子,穿浅灰色衣服。有的马蜂巢穴在崖坎边或草丛中,极为隐蔽难以发现,可以提前投石问路,打草惊蜂。夜里在严加保护之下,利用火把焚烧巢穴。办法是人想的,只要安全为上。

                          

                              ——附   虎头蜂巢图
                         http://static.doyouhike.net/files/2005/09/18/2436960-2904962-1185496-embed.jpg蜂 蛰 伤 的 防 治 常 识" />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