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邢台沙河市自然地理大全(来自网络)

(2015-05-17 21:06:52)
标签:

转载

邢台沙河市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B

白龙山

位于冯村西北,山势低平,若龙匍伏,故名。

北峭河

源于西柳泉村西,经中下关,天生等村东行,到河头附近有章村河汇入,再向东南入武安市境。该河在境内实无统一名称,因在武安峭河附近汇入洺河,故以北峭河称之,也有淤泥河等名称。

 

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具有一定的运动规律,一定的形态和规模,并能长期存在,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在我市即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如石盆附近的冰窖地形,东石岭水库附近的冰川谷,市中部经钻探发现的冰蚀白错盆地。其中又有一些小盆地,如刘石岗洼地、中关槽地、邑城盆地等。而白错盆地是由于李四光在白错附近首先发现我国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地质界为纪念此发现而命名的。另外我市丘岭地区如南王窑、石岗、显德汪、下曹、油村、白错、新城一带的垅岗台地多系冰碛、洪积形成,其厚度最厚可达240米,面积有100多平方公里。

冲积扇

地理学名词。指山地河流出口处因冲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冲积扇延伸或结合可成为冲积平原。本市东部即是太行山东麓的冲积扇平原。地表有一定坡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较丰富,一般无盐渍化现象,适合农作物生长。

插旗垴

位于孔庄东的沙河(野河)东北岸,扼山川出口,形势险要。海拔585米。李世民曾在山巅插旗,今插旗坑犹在。其南侧山脚有金牛洞。

D

大安山

宋代封为太安山,俗呼大鞍山。位于白庄村西,山体为石灰岩,海拔906米。主峰坐西面东,宛如一只硕大无比的横置的马鞍。在其两翼蜿蜒前伸似乎就要合垅处,有著名的封峦寺遗址。

大青山

位于蝉房西南约6公里处,海拔1220米,为沙河、武安的界山,北侧多林木。

大寨山

亦名戴家寨,云风山。位于市境西端稍偏北处,北界邢台县,海拔1282米,山势高大,山顶浑圆,山体由长石砂岩组成,山上多橡、柿、栗树,山腰有佛岩寺遗址。

丹霞地貌

指巨厚红色砂砾岩上发育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和巨石等特殊地貌。因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在河流深切之地,往往形成顶部平齐、四壁刀削的堡垒形、宝塔形奇峰,如本市的西五指山、和尚山、老爷山、奶奶顶、麦秸垛山等均是丹霞地貌山峰。

东五指山

位于后渐寺村东,海拔873米,因其山头近似五指而得名,今人亦有叫它莲花峰的。山腰有老姆庙。

低气压

简称“低压”。大气中气压比四周偏低的区域。其气流自外围吹向中心,在北半球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故又称气旋。低压范围一般小于高压,气压梯度向中心的增大不受限制。低压区的空气具有辐合上升性质,故以阴雨天气为主,并常伴有大风。我们平常看到的旋风即是由局地低压形成的。

地下水

岩石和地表松散堆积物的孔隙、裂隙以及溶洞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其存在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按埋藏条件和水力特征可分为潜水、上层滞水和承压水。按赋存形式又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地下水具有水量稳定、污染少的优点,是生活和生产的主要水源。有的地下水温度较高,有的含有特殊成分,它们可以用于医疗、热源、饮料或提供有用元素。不过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过量提取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水漏斗,人们不适当地处理垃圾废物会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受污染后的恢复是需要极其缓慢的过程的。所以对地下水也应合理科学地开采和利用。我市中西部的水井多数是裂隙水和孔隙水,而东部北俎一带旧日的泉水则是承压水。

 

沙河市域处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西缘,自西向东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

1、山地。分布在孔庄、渡口、册井一线以西,面积414平方公里。该区山脉连绵、群峰耸立,有1000米以上的山峰多座,其中老爷山海拔1437米,为沙河之最。山峰间冲沟发育,河谷纵横,有渡口川、柴关川、孔庄川三条东西向的大河川。

2、丘陵。分布在山地以东至油村、北掌以西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该区高程在100米~300米之间,山峦低缓,谷地开阔,有刘石岗、樊下曹台地及新城盆地。

3、平原。油村、北掌以东多为洪积冲积平原,面积292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海拔47米~100米,最低处在高村东南,海拔47.2米。

 

沙河处太行山隆起和华北平原沉降带的接触部,褶皱和断裂发育,构造比较发育,岩浆岩出露也较多。

1、地层。按基岩在地表分布可分为:从册井、八里庙、西左村以西的基岩裸露区,自北掌、葛泉以东的无基岩区和二区之间的孤立露头区。按地层形成早晚的顺序,则从西往东由老变新。最西部蝉房一带有以片麻岩为主的太古界赞皇群地层;在峡沟、石岭、朱庄水库一线有红色砂岩为主的元古界长城系地层;在北盆水、渡口、孔庄一带有古生界寒武系地层,以各类地层以灰岩和页岩为主;在通源井和八里庙、西左村一带,有以白云岩、灰岩为主的奥陶系下统地层分布;在锁会、綦村一带以及冯村附近,有奥陶系中统地层,岩性以各类灰岩为主;另外,在栾卸、白塔、十里亭和北掌一带,分布有石炭系中上统和二叠系下统地层,岩性以砂岩、页岩、泥岩为主,间夹煤层。其余市域为新生代第四系地层覆盖,丘陵区为更新统冰碛、洪碛物,平原为全新统冲积、洪积物。

2、构造。市域内以华夏系构造为主,次有新华夏系构造。构造以断裂为主,多为正断层。西部断层一组为北北西向,另一组为北东东向,且二组断层互相交切;中部则为隐伏断层,如显德汪—上关断层,白塔—西葛泉断层,新城—高店—洛阳断层等。走向为北北东或北东向。

3、岩浆岩。沙河境内的岩浆多为燕山运动的产物。岩体出露在綦村附近,多而集中。另外新城、白塔、养儿河、八里庙、册井、全呼、锁会等地也有露头。岩浆侵入岩是形成境内接触交代型铁矿的成矿母岩,也是本市无烟煤矿生成的重要热源。

第四纪

地质年代名词,指距今250万年到现在。该纪是人类出现和进化的一纪,所以又称“灵生纪”。在高纬度地区广泛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此时形成的地层称为“第四系”,该纪地层以松散的陆相沉积为主,如粘土、砂、砾石等,覆盖在第三系或更老的地层之上。我市中东部多第四纪地层。

 

岩石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该破裂面称断层面,两旁的岩块称盘,如果断面是倾斜的,在断层面上面的称为上盘,在下面的称为下盘。如果断面是直立的,就没有上下盘之分。据断层相对移动的性质可分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断层可延长数百公里。有断层的地面是容易发生地震的。本市中东部地下多断层。

渡口川

系沙河上游,源于市境最西端的上窝铺,东行经蝉房、侯峪、渡口等村,然后折向东北到左村附近汇入沙河。全长38.4公里,流域面积214平方公里,常年溪流不断,是市西部最主要的行洪河川。

E

二十八宿

又称二十八舍。我国古人在天赤道和黄道附近选取二十八组恒星,称二十八宿。它们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每宿各有一颗恒星作为该宿的起点,称距星,相邻两距星的距离,叫“距度”。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各宿中相对于距星的角度,叫“入宿度”。入宿度和距极度构成我国古代的天球坐标,用来表示星辰日月在天空的位置和运动,也可用来大体确定地面所在的位置,称为星野,如旧志引用古书云“昴毕间为天街,散为冀州,分为赵国”,又云“顺德府天文昴宿大梁之次”。

崿 

位于全呼村西南。该山海拔355米,系花岗岩组成,山体不大,独立于马河之畔,山色青灰,怪石裸露,别有特色。

F

凤凰山

与白龙山相接,海拔207米,山体浑圆起伏,近东郝庄,产铁。另外,市境内还有数座名凤凰山者,不详述。

佛堂山

位于册井村西。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其北侧临河处山崖上有宋代石刻佛像故名。当地亦有帷屏山或威名山的称呼,海拔535米。

G

广阳山

位于渡口以北。旧志载其“前有渡水,后有温泉,左岫罗汉,右岫漆泉,”“诸峰拱列,崇嶐百仞,山势延袤,绵亘数里。”显然包括今天渡口以北,北沟以西,西南沟、秤钩弯以南、寺庄以东十数里范围内如秦王寨、殷家垴鸡冠寨等山头在内。不过今日一般仅指渡口村北一带的山峰而言。广阳山由石灰岩构成,多岩洞,有广阳庵、老君堂、罗汉洞等名胜。

观音寨

位于寨底村东约4公里处,海拔1052米,古时山上有观音庙故名。系奶奶顶的姊妹峰。

高气压

简称高压,大气中气压比四周偏高的区域。其气流从中心流向外围,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高压范围一般比低压大得多,大者可和整个大陆或海洋相比,高压控制下的地区天气以晴为主,高压边缘有时有大风。影响本市的主要有副热带高压。

H

 

位于北掌村西,亦称寨山,东近平原,旧时因产石灰而著名,现已千孔百疮,面目全非。

 

亦名野河、乌梅川。为自邢台县而来的沙河上游河道之名。到左村与渡口川汇合后则称为沙河。

花岗岩

火成岩。主要成分为石英及长石,次要成分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颜色一般为肉红、灰红、灰白或灰色,细粒或粗粒。半自形粒状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有斑杂或似片麻状构造。该石料美观、硬度高,是优良建筑材料。本市中部不少地区有花岗岩出露。

和尚山

在石盆西南约5公里与武安交界处,海拔1320米,因侧影状如诵经的老僧而得名。从石盆方向看,该山与其南不远处的茶壶山,双峰错落颇似五指,所以旧时人们亦称此山为五指山或南五指山。其山体由红色砂岩组成,山腰有洞,山脚有松林。

 

第四纪陆相黄色钙质胶结的松软粉砂质土状沉积物。是一种重要的成土母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以黄土高原最为集中,厚度达一、二百米。黄土主要由0.1毫米以下的颗粒组成,孔隙率为4050%,容重1.31.6。原生矿物以石英和长石占优势,有绿帘石、磁铁矿和角闪石伴存,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富含碳酸盐,并有大孔隙和垂直劈理,干燥时较坚实,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易分散,抗蚀能力差。我市多由黄土为母质发育而成的壤土。

黄磨山

位于白错村西南,海拔243米,因山石色黄,盛产磨石而得名。亦名王母山,传王母曾到此。其附近有山,巅有石垒如寨叫凤凰山。近武安境。

 

位于西毛村西,海拔340米,山体为石灰岩,山周多铁矿,开采历史悠久。山顶有庙,东汉未年,褚飞燕曾率兵据此。

 

位于彭垴村南,因双峰对峙,山石赤褐而得名,其山谷中有泉池名九龙潭。其东北面有座突出的山头名尖垴,也叫鸡冠山,清代曾云此山即磬山,待考。

J

 

大气降水除去损耗后,沿地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径流。它是水文循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是引起河流、湖泊、地下水位等水体变化的直接因素。按径流的途径,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按其形成的水源条件,还可分为降雨径流和降雪径流。

鸡冠山

位于王垴村西南,海拔972米,因山顶状似鸡冠而得名,其北侧崖壁上有洞,深不可测,东连闹顶山。另外,本市山区还有多座鸡冠山,不一一列举。

鸡冠寨

1、位于石盆村西南,海拔825米。因山形而得名。亦有牛心山之名。山体多砂岩。

2、位于西南沟村西南,海拔558米。以山顶形近似鸡冠而得名。其山脚为紫红色页岩,山体为石灰岩。近村处山梁名青松山,其峰有溶洞,十分宏阔,名秦王洞。

荆柴垴

位于市境最西端,其山顶即沙河,武安、邢台三县(市)的分界点。海拔1265米,山体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山上多荆条,山周多松、橡等树。有山泉多处。

L

老爷山

位于蝉房南7公里与武安交界处。海拔1437米,气势雄伟,系市境第一高峰。山巅有玄帝庙,内供真武大帝,故俗称老爷山。古碑载宋代名北武当山,旧志中还有五明山、小五当、小金顶等别名。其主峰北侧有条数十米高的石柱,俗名拴马桩。山体下部为花岗片麻岩,上部为长石砂岩。山周多林木,山下有南岩宫。该山极象古代的磬和磬锤,且附近产铁,故有人提出它即是史书中所说的磬山。

老沙河

志载,历史上沙河自大油村以下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流叫老沙河,经冀庄、田村往东南进入永年县,再东流到鸡泽县后,和洺河汇合,称沙洺河。北支流原为侧流,叫新沙河或程寨河,从沙河城南五里处经过,东流入南和县境,再北折到任县程寨附近汇入澧河。明末清初,北支流水量逐渐增加而取代南支流成为主流,南支流水量则慢慢减少,1963年在大油村修栏河坝后,完全断流。今南支流故道仍称为老沙河。

 

在孔庄村西约3公里处,峡沟南侧。行人至此稍有声咳,即回声响亮,人传有灵,故名之。

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所以当冷气团移动时,就会形成冷气团主动楔入暖气团下面而构成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冷锋过境时,多会出现积雨云,发生雷暴及强降水。若冷锋移动快,则积雨云分布在锋前狭窄的区域中,锋后会迅速转少云到晴;如冷锋移动慢,则会形成范围较大的高层云和雨层云。冷锋的坡度平均在1/501/150之间。冷锋是影响我市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夏季会造成雷阵雨,冬季会出现大风降温。

罗锅寨

位于绿水池村西南与武安交界处,海拔1090米。山体由红色砂岩组成。旧时山顶有棵大树,远望似罗锅盖而得名,亦名轿顶山,山巅有泉及古庙遗址。

岭岩岗寨

据旧县志记载,除山之外,还有依附山脉的岭、岩、岗、寨,照旧录之。

石方岭:在大佛岩东南六里,与武安分界处。

舍身岩:在小欠村西南十余里,与五明山为近。左山右沟,径止尺许,极险巇。

滴水岩:在石岭村西北五里许。

落丝岩:在王峪村西南六里许。

  岩:在广阳山之北,渡口至孔庄通道山凹处。

圣水冈:在綦阳东南八里,传有井泉,饮之可以愈病。

钓鱼台:在石岭东南四里,石壁上一峰突出,下临川流,若鱼矶然。

大、小仓门:在渐滩东南,逼近东五指山,传唐时曾储粮于此。

狼虎堄(嵲):在蝉房南二里,与小汗坡相近,险巇突兀,状甚悍鸷,故名。

栲栳坡:在孔庄西二十里,即邢台西顶东南之下坡也,其升顶径途则在山之东北隅,由峡门而入。

  门:在灵山正西,乃邢、沙交界处。进峡口,中有路一条,旁有沟渠,水流不竭,其水发源仓门、栲栳、至孔庄东入红河。

牛口峪:在孔庄东北二里,其上即插旗垴。

腰水寨:在石岭村西北,山半有水泉,故名,寨今已废。

戴家寨:在石盆村西北,形势高峻,巅上平原颇广,中有一池可饮,昔人曾居此避兵。

孤山寨:在纸方村西南里许,四面皆平,独此一峦特起,势甚崚嶒。

狼牙山

位于赵册村西南,因山形而得名。

狼沟河

历史上有东、西两条狼沟河。西狼沟源出邢台百泉附近。东狼沟从北俎村东经潘庄、善下进入南和。西狼沟则从北俎村西经六方、北阳、拐到段庄后流入沙河。今河道已不明显。有人提出此河可能是古之湡水。

M

 

上游名柴关川,源自峡沟村西的山谷间。东行经温家园、柴关等村,到册井村北小马河汇入后始称马河。折而南行到锁会村东又有小青河汇入,然后向东南进入武安市境,因流经马项村及马会村后汇入洺河,所以又有马项河或马会河之名。其在沙河境内段长20.7公里,流域面积139.6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季节性泄洪河川。

马鞍山

1、亦名毛王山,位于东石岭水库北岸,海拔937米。其顶较平缓,状近马鞍而得名。与西寨山逶迤相连。山体为红色砂岩,沟谷处危岩层层。

2、位于小屯桥东南,与禾山相连。山体为石灰岩,海拔241米。

 

位于永年县西部,由于近平原,沙河市区清晰可见。原名聪明山,海拔262米,山脚有庙,北近洺河,古为屯兵要地,今已成游览区。

麦秸垛山

位于峡沟村西北约3里处,山体浑圆,似麦秸垛状。山体为红色砂岩,海拔1270米,西北望老爷山,南边营房一带有明边墙遗存。

梅龟寨

位于锁会村南,山南即武安市界。自西而东连绵排列,有大寨、二寨、三寨3座山头,大寨最高,海拔515米。山体多石灰岩和变质岩,有铁矿。

N

奶奶顶

位于市境西北与邢台县交界处。其主峰现属邢台县。海拔1089米,山势高峻,南与观音寨相连。其山顶有碧霞元君殿等建筑,故名奶奶顶。百姓也依其形色呼为栲栳红山。另古时山上有雷音寺,故志书称其为小西天。文人则为其取名鼎梅山。系一方名山。

泥石流

在沟谷陡峭处,当暴雨季节,土层水分饱和,达到流塑状态时,往往会发生坡崖泥石混合而下,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泥石流。泥石流中泥石的体积一般占15%以上,最多可达80%。按其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本市西部山区易发生泥石流。

闹顶山

位于王垴村南。古作铙顶山,因山顶似倒扣的铙钹而得名。后简写作闹顶山。海拔915米,山顶有奶奶庙等建筑,故俗呼为南奶奶顶。其西北侧山腰有洞,宏畅如门。

 

由暖气团向冷气团上滑动形成的锋面称为暖锋。暖锋坡度一般在1/1001/300。暖锋出现时,将先出现卷云、卷层云,然后出现高层云、雨层云,卷云距锋线约8001000公里。暖锋过境常会发生连续性降水。本市受暖锋影响的降水天气较冷锋少。

P

片麻岩

变质岩之一,是变质比较深并具有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其原岩是中酸性火成岩或粉砂岩、砂岩。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组成。片麻岩根据长石的性质分为钾长片麻岩和斜长片麻岩。如其成分与花岗岩相当,则称花岗片麻岩。本市西部山区多花岗片麻岩。

七里河

七里河即百泉之上游,因在邢台南七里处经过,故呼为七里河。该河发源于邢台县浅山区的马河乡。东南经东川口、大石头庄,到大路村后东行而到百泉。百泉之下则称顺水河。有人提出此河也可能是古之湡水。

 

沙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显著,四季分明之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暖适宜,冬季寒冷少雪。

1、日出、日落及日照

春分前321日,  日出时间为625分,   日落为1835分。

夏至前621日,  日出时间为502分,   日落为1844分。

秋分前921日,  日出时间为629分,   日落为1822分。

冬至前1221日, 日出时间为731分,   日落为1709分。

沙河年平均日照2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

2、气温

沙河平原(市区)年平均气温13.1℃, 山区(蝉房)平均气温11.6

最冷月1月,平原月平均气温-2.8℃, 山区月平均气温-4.2

最热月7月,平原月平均气温26.8℃, 山区月平均气温24.8

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4.4℃,           出现在2009625

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1℃,           出现在1990131日。

3、无霜期

沙河平原最长无霜期223天,最短无霜期191天,平均207天。

最早初霜日1021日,发生在1963年和1979年。

最晚初霜日1117日,发生在1966年。

最早终霜日325日,发生在1973年。

最晚终霜日416日,发生在1980年。

4、五厘米地温及冻土

沙河平原5厘米深地温稳定通过12℃的平均日期是41日,最早为317日,最晚为415日。

沙河平原最大冻土深度为54厘米。

5、风

沙河的风以南风最多占16%,其次北东风占10%,全年各风向平均风速为2.8/秒,各月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21/秒。瞬时极大风速为24/秒。

6、降水

沙河年平均降水量为529米,降水多集中在汛期的七、月份。年降水最多的年份是1963年,平原为1397毫米,山区达到2016毫米,当年8月为月降水最多月,平原达到990毫米。本市连续无降水日数最长的是19831110日到1984312日,达124天。而春季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为92天。

7、积温

沙河大于0℃的平均初始日为222日,终止日为128日,0℃以上积温5019℃。

    大于5℃的平均初始日为 321,终止日为11175℃以上积温4885℃。

大于10℃的平均初始日为45日,终止日为109日,10℃以上积温4500℃。

8、气象灾害

本市主要气象灾害是暴雨,如196381日至10日特大暴雨,平原降水900多毫米,其中84日一天降水到达395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损失惨重,据统计,沙河平原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暴雨天气,丘陵、山区可达二至三次;其次是干旱,沙河有十年九旱之说。资料显示本市春旱发生率占70%以上,伏旱发生率占35%。秋旱占15%,另外大风冰雹也是经常发生。冰雹多发生于夏季,本市雹灾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条从孔庄经油村至赞善一带;一条从石盆沿渡口川而下;另一条从柴关经册井向东南而去。还有在西沟、石岩沟一带经常发生冰雹,称为雹窝。大风在夏季多伴随冰雹、雷雨发生。而麦收前的干热风会影响小麦成熟。还有雷电、连阴雨、霜冻、冻雨、大雾等气象灾害,本市也曾发生。近年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灾害天气更加频繁。

旧时,沙河山区平原皆有泉水出露,近年,惟有西部山区尚有山泉。下面择古今重要泉眼简介之。

1、温泉:

位于市西北部汤山脚下,沙河(洪河)南岸。为太行山中段著名温泉。志载其“延袤亩余,池深丈许,四时热如沸釜,癣疥诸疾,浴之立效”。旧时泉旁有寺,慕名而来者不绝于途。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测其出露处水温为52摄氏度,今已被朱庄水库淹没。

2、漆泉:

位于寺庄村东漆泉寺遗址旁。泉眼由人工砌成井状。泉水清沏甘冽,色纯如漆。解放后,在其下修水塘一座。

3、三泉:

位于白庄村西封峦寺遗址南之山脚,三个泉眼,相距不过数步,常流不竭。人在泉下凿池储之备用。

4、马刨泉:

旧志载上关村东南有泉虽微,但亢旱不涸。人传系宋太祖过此,马渴,刨地而成泉故名。今已不存。

另,寨底村东北观音寨山脚下也有马刨泉。

5、井石洼

位于北盆水村北二里多到王垴的山道旁。四季不涸,修有水池。

6、后寺泉

位于后渐寺西南约三里许的一座古寺(清泉寺,又名渐水寺,渐寺)遗址旁,南为高耸入云的天机脑。泉声隆隆,一年四季,喷涌不息。

7、渐凹泉:

位于前渐寺村东南约里许的山坡处,旱涝不涸。今村民引泉修水池供饮用。另,渐凹村北也有渐凹泉。

8、后沟泉:

位于候峪村北约里许的山沟内。村民在泉下修有水池。

9、双泉:

也名牛鼻子泉,位于小仓沟内。

10、旧时泉眼

民国23年,河北农田水利委员会调查的泉苗表上有:九家铺泉(城北十五里,水坑数处,有泉上涌),北俎泉(水坑数处,有泉上涌);官苇地泉(城北十五里,水坑数处,有泉上涌);渡口镇泉(泉眼甚多,甚畅通);西上关泉(位于土岗之腰,泉眼甚小);西下河泉(即三泉);九家村泉(城北十四里,泉在平地,泉眼不明,数十亩平地均出水)。

秦王寨

旧名狮脑寨。位于秤钩弯村西南,海拔744米,山势险峻,与广阳山逶迤相连。因唐初秦王李世民曾率兵在此安营扎寨故名。到明末又有殷渊等在此筑寨练兵,故亦名殷家寨。今山巅仍有古寨遗址。

 

也名磬口山,是《隋书?地理志》沙河县条目中唯一有记载的山。唐《元和郡县图志》载“磬口山,在县西南九十八里,汉魏时旧铁官地”。宋《太平环宇记》中也载“磬口山在县西南九十八里,卢毓《冀州论》淇汤磬口,冶铸利器,即汉时旧铸官也”。《明史地理志》中沙河县条目下也载“西南有磬口山,产铁。”从以上记载中可知磬山在汉魏时就产铁,并且是重要的冶铁铸造兵器的场所。明万历《沙河县志》载:“磬口山,县西百里,其形如磬”。但磬山之名在百姓中早已失传。究竟哪座山是磬山,到清初已“茫然无一识者”。乾隆年间县令杜灏到九龙庙祭祀时发现当地有名鸡冠山者,状似人字,便认定该山即磬山,并记入他主编的县志中。本词典编者从该山的方位、山形、距离、产铁及古迹等方面考虑。在编写市志中提出了全呼的崿山可能是古之磬山,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老爷山最有可能是古之磬山,并在《琳琅沙河》一书中提出了理由。望与广大读者切磋。

S

 

沙河地上、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9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平均为2.35亿立方米,分自产水和客水两部分。年际变化大。径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水质良好。地下水为8684万立方米,平原及河道沿岸为孔隙水,其它地方为裂隙水,地下径流大体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动,在邢台百泉附近排出地面,水质良好,适宜灌溉和饮用。地下水的补给在西部山区直接由大气降水补给,沿裂隙由高向低运动,在沟谷处以泉的形成排出。丘岭地区则靠直接降水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沙河地下水径流带有几条,一是北洺河——王窑——中关——百泉径流带;二是康二城——高店——百泉径流带;三是窑坡——白错——小屯桥径流带;四是孔庄——坚固—綦村——百泉径流带。地下水动态灰岩水是每年11月到第二年6月下降, 7月到10月上升。而第四系潜水是每年3月下降,从7月开始上升,12月到第二年2月相对稳定。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小0.5/升,为淡水,PH值在6.1——7.8之间,盐度小于15,灌溉系数大于18,是一级灌溉好水。只有侯庄一带的灰岩水矿化度19.7/升,灌溉系数0.27,不适宜灌溉;辛寨一带地下水灌溉系数7.57,在潜水排泄不好的情况下,可能造成土壤盐碱化。

石灰岩 

俗称青石。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的灰白色或灰色的碳酸盐岩石。常混入有粘土矿物、白云石及石英等杂质以及各种水生动物化石。按成因可分为经流水搬运沉积而成的粒屑灰岩和原地生成的石灰岩两类。原地生成的石灰岩质地致密,遇盐酸起泡,性脆,硬度不高。是烧制石灰的原料。在冶金、水泥、玻璃、制糖,化纤及建筑等方面都有广泛用处。本市多原地生成的石灰岩。

石英岩

变质岩之一。是石英砂岩或硅质岩受接触变质或区域变质作用而重结晶的产物。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坚硬,色白、灰或微红,具隐晶质或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是最佳建筑材料,并可做耐火材料和玻璃的原料。本市石英岩和石英砂岩分布广泛,据勘探,本市石英石储量约100万吨。

石英砂岩

砂岩中碎屑物石英含量在80%以上的砂岩,颜色有灰白色、浅红、浅黄、浅绿等,常见斜层理与波痕。本市震旦系地层广泛分布。象孔庄川、渡口川、柴关川内的黑垴山、东五指山、天平架山等均有大量石英砂岩。

 

沙河系海河流域子牙河上游的一支流。因河床多沙而得名。发源于内邱县西部山区,经邢台县入沙河市,从沙河市进入南和县后改名澧河。自沙河以上总流域面积1938平方公里,而在沙河市境内长86.4公里,流域面积718平方公里。具体卷首沙河条。

T

 

本市土壤按形成分为棕壤、褐土、草甸土、潮土和风砂土五大类。细分为12个亚类、29个土属、61个土种。按质地结构看全市以轻壤为主,砂壤和中壤次之,沿河有风砂土分布,重壤土极少。从养分上看大多养分不足,全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偏少,速效钾中等。下面按形成介绍如下:

1、棕壤

暖温带落叶林或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成土母岩多为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的风化物。剖面呈微酸性化反应,PH5.1——5.8,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棱块状结构。心土棕色,土层下为半风化体。我市山地海拔900米以上有分布,面积3.9万亩。

2、褐土

暖温带旱生森林、灌丛或草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垂直分布于山地棕壤以下。特点是腐殖层较簿,但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高,粘化层明显,粘粒含量多,呈核块状结构PH7.1——8.1。分三个亚类:普通褐土,淋溶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系本市的主要土壤,面积约125万亩,各乡均有分布。

3、潮土

河流中冲积物在草甸水分条件下,经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土壤。成土物颗粒粗细分选明显,土层较厚,耕作质下常有砂、粘间层,PH7.4——8.4。有二个亚类:黄潮土和灰潮土,本市东部有黄潮土分布,面积约5.9万亩。

4、草甸土

季节性地下水浸润和草甸植物作用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可分为四个亚类:灰棕色草甸土、暗色草甸土、灰色草甸土和林灌草甸土。草甸土肥力较高,质地适中,PH7.4——8.4,是良好的农业用土。本市分布在河谷第一阶地,面积约0.7万亩。

5、风沙土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容易被风吹动的沙土。土的颗粒以细砂为主,粘粒低于2%,有机质含量低。宜于植树造林、封沙育草,以及引洪灌溉,本市大沙河两岸多风沙土。

天平架

位于大垴村北。山顶平缓,上有耕地,海拔1230米。山体由红色砂岩构成。

太行山

古名大形山,因古代大字同太,形字同行,故慢慢演化为太行山。太行山北从保定市的拒马河谷起,南到晋豫边境的黄河边,系山西与河北、河南的界山,海拔1000米以上,西缓东陡,受河流切割,多横谷,。旧时从河北到山西有八处交通要道,称为太行八陉,即:轵关、太行、白、滏口、井、飞孤、薄阴、军都陉。本市位于太行山东麓。

太行山前断裂带

地质学名词。是纵贯华北的深大断裂带,其西部为太行山隆起带,东部为华北平原沉降带,本市东部即位于该断裂带边缘。至今太行山的隆起和华北平原的沉降仍未停止。所以沿该断裂带易发生地震。

 

位于朱庄水库南岸。海拔534米。其北山脚下有温泉,故名。

 

位于全呼村南。几座山头分别有蝎子山、卷子山等名,海拔392米。山体为石灰岩,山脚有花岗岩出露,山侧有铁矿。明末曾有农民军占山设寨,现山顶仍有石墙遗存。

X

小青河

发源于北盆水村,经西常庄、康川、后井、蛇身等村,到锁会附近汇入马河。

西五指山

位于市境最西端略北与邢台县交界处。因山顶高耸的石柱状似五指故名。旧时也叫北五指山。县志则载此山名七鹗山,称其山巅大小石柱凡七,势若群鸟奋飞。今人也有将石柱比做唐僧师徒而称为取经峰的。该山海拔1352米,南邻荆柴垴,东接大寨山。山体由太古界花岗片麻岩组成,石柱为震旦系长石砂岩。山上多橡、楸、松、刺槐等。有古边墙遗址。

西寨山

亦名路家垴,位于西寨村北。海拔1015米,由红色砂岩构成,山顶平缓,有耕地。

 

在孔庄南约2公里处,状如大象静卧,其南有山头曰黄龙坡山,海拔475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

新城河

源于市中部的王窑附近,经后河、店上等村往东南绕禾山、穿北掌,然后折向东北,经赞善、尚贤等村,北注入老沙河。现下游河道已不明显。

Y

岩溶地貌

由岩石溶解作用形成的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层中分布最广。其地面崎岖不平、岩石嶙峋,常有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坡立谷、溶蚀洼地等,而地下则常发育有溶洞、地下河等洞穴系流。本市广阳山等即有岩溶洞穴,如秦王洞、白云洞等。

;n】山

位于册井村南,海拔440米,山体为石灰岩,山侧有庙。

 

位于朱庄水库库区南岸,汤山西边。亦作岳山或石老婆寨。传秦王与窦建德作战时曾阻水于此。

 

沙河古称。湡字在《辞海》中音“愚”,在《今县释名》中音“藕”。也有说沙河和湡水在古代为两条河,湡水系狼沟河的古称。待考。

Z

赵广寨

亦名张广寨。位于通源井村西,山体雄峻,北与大安山相连,海拔829米,山体石灰岩质地细密,为优质石料产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