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出医药看医药:医药投资方法论和恒瑞医药的投资逻辑。
(2012-09-09 11:35:05)
标签:
恒瑞医药股票 |
分类: 关于恒瑞医药的其他文章 |
(1)强化对行业格局和发展趋势的理解理解,强化对企业竞争力和其占有的租值的理解。
(2)不具备专业水平的投资人必须淡化对明星药品的追踪。尤其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科研式”思维方法。
(3)企业的经营不存在日K线,对渠道和销售的跟踪以半年度为周期为宜,对研发的跟踪不妨放宽到年度。
(4)适时屏蔽股价和行业政策带来的杂音。
(1)恒瑞医药的发展历程和战略变化
孙飘扬高瞻远瞩,过去n年,市场上的主流观点基本是对孙飘扬过去两三年的思路总结。
第一阶段:2002年之前“避工艺仿制”。基于制度红利的抢仿(多西他赛、奥沙利铂);
第二阶段:2003-2009“创新化合物”。完成MBO,投入以艾瑞昔布为代表的Me-too药物研发。
第三阶段:2010~ 国际化和专利药物研发。伊立替康的FDA认证、阿帕替尼、法米替尼等一批新药的临床。
(2)研发策略
选择大病种(肿瘤、手术用药、糖尿病),不吝高投入(7-9%销售额),重点领域持续大规模投入形成“研发租值”。
内功与外力结合(明星科研人员的引进、与研究所的合作研发、与默沙东的合作、单抗等新领域与尚华合作)。
(3)销售策略
一流的渠道管理形成“销售租值”、现金牛药物提供的资金支持,是顺利实现阶段性跨越的根本保障。
进口替代是总体思路。基于仿制能力和价格优势开展竞争。
渠道控制、学术营销的有机结合。(1)渠道控制:对医院市场的稳定合作、持续下沉渗透到县级市;(2)学术营销:与终端(医生)的深度合作(治疗方案),提升渠道价值。(3)销售反哺研发:新药临床的推进速度和成本。
(4)生产策略
从医药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市场不到美国的25%。符合欧美规则的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国际化战略的前提。
伊立替康通过认证的意义大过艾瑞昔布上市。被主流市场认可极为重要,后续品种的认证难度降低,速度加快。
被大多数券商研究员看作“维护定价权和利润率”的棋子,从现有国际销售渠道和竞争态势看观点没错,但似乎偏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