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港城医药企业东进还是西进?
(2012-05-05 21:05:28)
标签:
恒瑞医药股票 |
分类: 关于恒瑞医药的正道消息 |
GMP引发港城药企扩张潮
一场企业扩张潮正在市经济开发区风起云涌。恒瑞、康缘、豪森、正大天晴,港城医药产业“四小龙”不约而同在2010年开始启动新厂区建设步伐。这场动辄千亩的豪爽拿地动作被解读为港城医药企业吹响了扩张的集结号。
当被问及为何在此刻大规模建设厂房?豪森药业相关负责人解读说:是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解决供需矛盾。更是为了适应新版GMP的要求,企业质量标准要升级,逐步同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医药企业表面适应新版GMP的新厂房建设计划,其本质还是进军全球市场的预演。出国并不是医药企业的单个想法。港城最具实力的医疗器械企业苏云也在外地囤地准备上马正在接洽中的海外合作计划,而这一步被他们认为是其摆脱低利润出口,打造国际化品牌企业的重要一步。
国家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杨国华认为,企业在厂房扩张的同时,进军海外市场的预习功课也不能省。在强化自身法务部门力量的同时,需要邀请当地的法律、市场等方面的资深专家对企业海外战略进行分析,按照当地的市场、法律规则运营。在获得国际认证的同时,更需要按照当地商业运行话语体系梳理企业海外战略结构。
两条路径走“海外”
目前港城医药企业海外出国之路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以康缘为主的中医药出国路,另一种是以恒瑞为主的西药出国路径。
中医药因为同西方的药用评价体系不同,需要按照西方的标准认证体系认证中医药产品。在过去10年间,康缘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开展了桂枝茯苓胶囊美国FDA认证项目。计划今年3月下旬启动IIb期美国临床试验,预计2013年完成II期临床,2016年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工作。
而恒瑞的出国路径则是从仿制药出国开始的。去年,恒瑞的伊立替康注射液通过美国FDA认证,获准在美国上市销售,这被认为是连云港西药出国之路的一个问路石。恒瑞海外战略是以仿制药为先锋,原创药跟进的战略。仿制药受到利润空间影响,出国竞争力并不是最强,然而这样的探索却为原创药储备了药品上市经验和利润。毕竟按照美国创新药研发平均值也需要耗费10亿~15亿美元费用。
靠什么拼后方?
恒瑞、康缘等企业海外战略快速推进,辉瑞、强生等企业也纷纷开始抢滩中国并不断扩大企业在华投资份额。全球权威医药健康咨询公司IMS 预测,全球前20大药企平均有35%的药品将于2009年~2013年间专利到期。企业利润受到影响必须重新拓展市场。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医院、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中孕育的巨大商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跨国药企自然而然就要抢滩中国。
当海外战略势在必行的今天,恒瑞、康缘等港城医药企业如何巩固自己大后方?原创药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在这个选择背后医药企业更需要在世界一流的辉瑞得失中寻求借鉴经验。原创药战略让辉瑞从一个家族式的化学企业,一跃成为全球重要的西药企业。从它第一个销售收入达到10亿美元的吡罗昔康开始,原创药就为这个企业创造无数的财富。然而尝试多元经营的辉瑞却从全球最大的医药企业宝座跌下来。这让它错过了全球生物药研发的黄金期,这次错失也为它后来的研发增加近10倍的成本。
业界人士表示,不仅要坚持主营业务同时还需要对原创药研发经费进行合理控制。研发费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有效地控制研发投入和研发风险之间的矛盾。辉瑞研发费用长期控制在销售收入15%左右波动。同时通过特别工作组方式总结其研发方面的经验教训,从而减低研发风险和成本。辉瑞在原创药上的得失可以成为我市医药企业通过原创药固守后方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