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收藏的投资名博(13)——陈理(2)

(2010-01-18 17:18:37)
标签:

股票

                                          关于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性投资战略,在全球股市具有普遍适用性。

价值投资的内涵
    简而言之,价值投资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打个比方,价值投资就是拿五角钱购买一元钱人民币。
    这种投资战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创立,经过伯克希尔•哈撒威公司的CEO沃伦•巴菲特的使用和发扬光大,价值投资战略在20世纪70到80年代的美国受到推崇。
    格雷厄姆在其代表作《证券分析》中指出:“投资是基于详尽的分析,本金的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他在这里所说的“投资”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有三大基本概念,也是价值投资的基石,即正确的态度、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
    格雷厄姆注重以财务报表和安全边际为核心的量化分析,是购买廉价证券的“雪茄烟蒂投资方法”;而另一位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重视企业业务类型和管理能力的质化分析,是关注增长的先驱,他以增长为导向的投资方法,是价值投资的一个变种和分支。而巴菲特是集大成者,他把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价值增长投资法,把价值投资带进了另一个新阶段。巴菲特说:“我现在要比20年前更愿意为好的行业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钱。本倾向于单独地看统计数据。而我越来越看重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正如威廉•拉恩所说“格氏写了我们所说的《圣经》,而巴菲特写的是《新约全书》。”

巴菲特式价值投资的核心原则
    巴菲特式价值投资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以企业主的心态,精选少数几家杰出企业股票,低价买进,长期持有。 这句话可以分解为五项基本投资原则:
    1、企业所有者原则。即以企业主心态投资,视投资如同经营企业。
    格雷厄姆曾说:“最聪明的投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成持股公司的老板”。巴菲特认为“这是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理财最重要的一句话。”巴菲特还说过:“在投资时,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证券分析师。”
    2、杰出企业原则。精选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杰出企业进行投资。如果你挑选篮球运动员帮你赚钱,你一定会选乔丹或姚明之类的超级巨星,而不会选择二三流的球员。所以,巴菲特说:“寻找超级明星——给我们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唯一机会。”、“一个二流的企业最有可能仍旧是二流的企业,而投资人的结果也可能是二流的。”
    3、集中投资原则。就是要把资金集中在少数几家熟悉的、“能力圈”以内的杰出企业股票上。 巴菲特说:“多样化是无知的保护伞。”、“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能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那么选5-10家价格合理且具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传统意义上的多元化投资(广义上的活跃证券投资)对你就毫无意义了。”
    4、安全边际原则。即要逢低买进,而且买进价格要低于企业内在价值较大的幅度,以便留有安全余地。即使是最好的企业,购买的价格也应该合理。
    饭吃八分饱;如果你离悬崖还有一公里,那么你肯定不会跌下悬崖。它向你展示的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花5角钱购买1块钱人民币是安全并有利可图的。投资者忽视安全边际,就象你天天暴饮暴食,最终会伤及肠胃;或者你一直在悬崖边上行走,总有一天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巴菲特说:“架设桥梁时,你坚持载重量为3万磅,但你只准许1万磅的卡车穿梭其间。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于投资领域。”
    5、长线是金原则。不理会每日股价涨跌,不去担心总体经济情势的变化,以买下一家公司的心态长期持有股票,复利累进,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
    巴菲特为此解释说:“按兵不动是聪明的策略。我们不会——其他多数企业也不会由于联邦储蓄的贴现利率的小小改变,或由于华尔街的某位权威人士改变了对市场的看法就疯狂地抛售非常有利可图的分支企业。我们占据着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最优秀企业的股票,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改变战术呢?”
    他认为“短线投机等于就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赌博。如果你运用大量的资金进行短线投机,有可能血本无归。”他甚至一针见血地说:“你不会每年都更换房子、孩子和老婆。为什么要卖出公司(股票)呢?”

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发展
    1995年,时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的孙涤先生,在上海证券报《财经闲话》专栏,发表了介绍格雷厄姆、巴菲特思想的系列文章,这可视为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但当时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认可。直到2003年初,随着蓝筹股特别是所谓“五朵金花”的崛起,使价值投资这位多年在中国股市默默无闻的“丑小鸭”,终于出落成光彩夺目的“白天鹅”,受到市场参与各方的推崇,标志着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的兴起。
    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人们对价值投资的看法随着行情的起伏,犹如坐过山车般变幻。2003年底到2004年四月份,大盘走势如虹,“五朵金花”全面盛开,市场全体起立,把经久不息的掌声送给价值投资;然而到了五月至七月,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大盘反复向下、"五朵金花"出现分化时,市场对价值投资的掌声开始稀稀拉拉起来;八月份以来,随着大盘加速下跌、指数击穿1300点“铁底”,“五朵金花”在这一过程中几乎全面凋零,市场对价值投资看法也发生了逆转,“巴菲特陷阱”、“价值投资困境”、“A股应该价值投机”等喝倒彩声开始充斥市场。对价值投资和估值方法的争论,其参与范围和激烈程度,为十多年来所罕见。
    但在2004年以来股市的加速下跌过程中,部分价值投资者和价值型基金运用巴菲特式价值投资法,精选万科、茅台、招行、中集等优秀公司股票长期投资,不仅规避了熊市风险,而且取得了高额的回报,形成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加上股改的顺利推进和股市实现牛熊转换,价值投资的魅力和优势又逐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知。价值投资在中国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主流投资模式是大势所趋。但随着行情的起伏和股市时尚的变幻,对价值投资的看法发生波动在所难免,即使在成熟股市也是如此。

对于价值投资“并不美丽的误会”
    虽然价值投资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人们对价值投资的看法和理解,仍然产生了许多“并不美丽的误会”:
    误会一:她的芳名"价值投资"本身就是最大的误会
    虽然格雷厄姆被尊称为“价值投资之父”,但他最初并没有为自己的投资方法命名为"价值投资"。他曾把股票投资方法分为三种:横断法、预期法、安全边际法。他更倾向于把自己的投资方法称为"安全边际法",而不是"价值投资法"。巴菲特也认为“价值”二字纯属多余,因为任何投资如果不考虑价值,都属于投机行为。所以把价值和投资两个词并列在一起组成"价值投资"这个术语其实不恰当。不过,既然投资、投机难以区分,投资这个概念已泛滥成灾,"价值投资"这个术语却正好将错就错派上用场
    误会二:价值与成长被"一刀两断"
    把价值和成长对立起来,区分所谓"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价值股"和"成长股"、"价值型基金"和"成长型基金",也是最常见的误会和最流行的谬误之一。任何投资的价值都是未来现金流量折成现值的结果,因而价值与成长之间没有理论上的差异,他们在结合点上并不能完全被切割开。也就是说,价值与成长之间“情意绵绵”,投资界不问青红皂白地“挥刀斩情丝”的做法,无异于“棒打鸳鸯”。
    误会三:价值投资都是长期投资
    尽管价值投资经常是长期投资,但"经常是"和"都是"二者的区别犹如白天与黑夜。如果股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反映甚至高估其价值,此时卖出就是短期投资,时间长短不是衡量价值投资的唯一标准。当然,价值投资者所从事的短期投资与根据股价波动进出的短线投机或所谓的波段操作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有安全边际的保护,后者则没有,错了就亏钱。
    误会四:价值投资就是"买便宜货"
    早期的价值投资的确就是"买便宜货":低价格、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甚至股价大幅低于公司的净流动资产,而对公司的品质要求不高。巴菲特称之为"雪茄烟蒂投资法"。然而价值投资也在"与时俱进",在核心思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分化发展为不同的风格。在价值低估或价格合理的时候投资于具有扩张价值的杰出企业,成为价值投资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方法。
    误会五:格雷厄姆晚年背叛了价值投资
    世人对格雷厄姆的思想有很多误解,甚至有人指责他晚年背叛了价值投资,改为信奉“有效市场理论”。始作俑者是约翰•特莱恩的《货币大师》一书。书中引用了格雷厄姆的一段话:“我不再坚持用复杂的分析技术寻找一流的价值机会。这种做法在40年前或许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我支持现在的教授们普遍认同的‘有效市场理论。’”事实上格雷厄姆并非对价值投资失去了信心,而是根据新的情况把早年复杂的技巧简单化,提出新的“低值股票的十大标准”。因为他认为“一些技巧和简单的原理已经完全可以保证成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