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一切可读之物(226)——“华尔街教父”……(2)

(2010-01-11 20:26:01)
标签:

股票

    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在格雷厄姆正确的投资策略下,其投资报酬率每年都维持在30%以上,远远高于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的上涨速度。但格雷厄姆的骄人业绩既非来自恶意的炒作,又非来自幕后的操纵,而完全是靠他的知识和智慧。他已将证券投资从原始交易的混炖中,提升到一个依靠理性和技术分析确定投资方向并进而获利的新层面上。
  格雷厄姆在处理投资项目的同时,不断地在投资刊物上发表关于财经问题的文章,文章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投资领域。文章文字精炼,且有独到的见解,深受读者好评。格雷厄姆试图通过在实践中对投资市场的观察、研究、分析,得出投资市场的规律性结论。为了便于将自己的观点形成理论,格雷厄姆决定开山立说,在其有关投资理论的讲授中整理、完善自己的理论。
  格雷厄姆选择在自己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开设“高级证券分析”讲座。在讲座中,他不仅讲授如何区分债券与股票的不同方面,更重要的是讲授如何运用价值指标、赢利指标、财务指标、债务指标、背景指标来对一个公司的资产、价值、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证明其股票的投资潜力和投资风险。这些内容已涉及了格雷厄姆学说的基本方面,实际上他的证券分析理论框架已初具雏形。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讲座使许多人受益良多,他在投资理论方面的真知灼见获得热烈的反响,他的影响也从此开始走出华尔街,向社会上扩散。
  格雷厄姆在开设讲座期间,其证券业务更加红火,格雷厄姆一纽曼基金以及由他掌控的私人投资更是财源滚滚。这些都使格雷厄姆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
  到1929年年初,美国华尔街股市的年平均股价已比1921年上涨了5倍。屡创新高的股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人们不顾一切地拥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成了一种狂热的投资场所。股票价格直线上升,成交金额不断创出新高。但考虑到当时股票的平均利润只有2%,银行短期利率只有8%,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平均报酬率却高达五%,股价的不断攀升是极不正常的。
  格雷厄姆对此虽有担忧,但在潜意识里却不相信危机会真的来临。他仅仅是按照他的避险策略进行避险,并未从股市中撤出,这使格雷厄姆在接下来的股市大崩盘中遭到致命的打击。
  1929年9月5日,华尔街股市一落千丈,开始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虽然华盛顿等地不断发出叫人们放心的消息,但9月、10月两个月,股市仍呈下跌趋势。
  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突然崩溃,短短几小时之内许多股票狂跌50点左右,后虽有所回升,但弱势已成。
  10月28日29日,华尔街股市在抛售浪潮的冲击下,彻底崩溃。
  格雷厄姆虽然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已采取了相应的避险策略,使他的投资在股灾初起时比别人损失少得多,但由于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从股市中撤离,反而逆市操作,连续使用卖空、买空等多种手法进行避险,从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最终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格雷厄姆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幸亏纽曼的岳父艾理斯•雷斯及时向格雷厄姆一纽曼基金投入75000美元,才使格雷厄姆暂时避免了破产。
  格雷厄姆凭着对客户的忠诚、坚忍的勇气和对操作方法的不断修正,到1932年年底终于开始起死回生。格雷厄姆一纽曼基金的亏损也渐渐得到了弥补。但这次股市大崩溃还是给格雷厄姆留下一个深刻的教训和经验:时刻注意规避高风险。在以后的每笔投资中,他总是尽可能追求最高的投资报酬率,同时保持最大的安全边际。正如他日后对此所作的比喻:“桥牌专家在意的是打一局好脾,而不是大满贯。因为只要你打对了,终究会赢钱,但若你弄砸了,便会准输无疑。”

《有价证券分析》的精髓
  格雷厄姆在华尔街惨遭重创和苦苦支撑的时期,也正是他关于证券分析理论和投资操作技巧日渐成熟的时期。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终于完成他酝酿已久的《有价证券分析》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
  在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出版之前,道氏学说是股市投资中最早提出的股市技术分析理论。其核心是如何通过股票价格或股市指数的历史轨迹来分析和预测其未来的走向和趋势。道氏学说将股市的涨落分为主导潮流、次级运动和日常波动三种类型。它认为由于次级运动和日常波动的随机色彩很浓,不易预测和捕捉,而且持续时间往往不太长久,把握股市运动的主导潮流对投资者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道氏学说详细阐述了牛市和熊市的股市运动特征以及如何判断股市的主导潮流。同时,道氏学说还指明股市趋势发生逆转时所必须经历的三个过程:首先是股市发生长时间或大幅度的修正,同时明显地反映在道•琼斯工业指数和运输指数上;其次是股市出现反弹时,其中某一个指数或者两个指数同时都未能逾越修正前的历史水准;再次是股市再度出现修正后,两个指数的修正幅度都更大于前一次的水平,同创新低。所以,道氏学说主要是一种把握股市整体运动趋势的理论。
  在格雷厄姆写作《有价证券分析》的同时,菲利普•费歇提出了费歇学说。费歇学说认为可以增加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公司的发展前景,二是公司的管理能力。投资者在对该公司投资之前,必须对该公司进行充分的调查。费歇认为在判定该公司是否具有发展前景时,不必过于看重该公司一两年内的销售额年度增长率,而是应从其多年的经营状况来判别;同时,还应考察该公司是否致力于维持其低成本,使利润随销售增长而同步增长,以及该公司未来在不要求股权融资情况下的增长能力。在考察公司的管理能力时,应注意管理人员是否有一个可行的政策,使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管理人员是否正直和诚实,能否处理好和雇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以及公司之所以区别同业中其他公司的业务或管理特点。费歇学说主张购买有能力增加其长期内在价值的股票。
  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与道氏学说和费歇学说研究的着眼点是截然不同的,他所涉及的是一个到他为止尚无人涉足的领域。
  首先,格雷厄姆统一和明确了“投资”的定义,区分了投资与投机。在此之前,投资是一个多义词。一些人认为购买安全性较高的证券如债券是投资,而购买股价低于净现值的股票的行为是投机。而格雷厄姆认为,动机比外在表现更能确定购买证券是投资还是投机。借款去买证券并希望在短期内获利的决策不管它买的是债券还是股票都是投机。在《有价证券分析》一书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定义:“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
  格雷厄姆认为,对于一个被视为投资的证券来说,基本金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安全性和满意的报酬率。当然,所谓安全并不是指绝对安全,而是指在合理的条件下投资应不至于亏本。一旦发生极不寻常或者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也会使安全性较高的债券顷刻间变成废纸。而满意的回报不仅包括股息或利息收入而且包括价格增值。格雷厄姆特别指出,所谓“满意”是一个主观性的词,只要投资者做得明智,并在投资定义的界限内,投资报酬可以是任何数量,即使很低,也可称为是“满意的”。判断一个人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关键在于他的动机。
  要不是当时债券市场的表现很差,格雷厄姆有关投资的定义也许会被人们所忽视。在1929年到1932年短短4年间,道•琼斯债券指数从9770点跌至6578点,许多人因购买债券而破了产。债券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再被简单地视为纯粹的投资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原来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与投机的粗浅性认识,格雷厄姆适时提出的投资与投机的定义,帮助许多人澄清了认识。
  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一书在区分投资与投机之后,所做出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资的数量分析方法,解决了投资者的迫切问题,使投资者可以正确判断一支股票的价值,以便决定对一支股票的投资取舍。在《有价证券分析》出版之前,尚无任何计量选股模式,格雷厄姆可以称得上是运用数量分析法来选股的第一人。
  美国华尔街股市在1929年之前,其上市公司主要是铁路行业的公司,而工业和公用事业公司在全部上市股票中所占份额极小,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投机者所喜欢的行业尚未挂牌上市。在格雷厄姆看来,由于铁路行业的上市公司有实际资产价值作为支撑,且大多以接近面值的价格交易,因而具有投资价值。
  19世纪20年代中后期,华尔街股市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进入牛市状态,无论是上市公司的种类,还是股票发行量均大幅度增加。投资者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大多数投资投在房地产方面。尽管房地产公司曾显盛一时,但接澳而来的是一系列房地产公司的破产,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对此却未引起足够的警觉,去关注风险,反而继续推荐房地产公司的股票。房地产投资刺激了金融和企业投资活动,进而继续煽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正像格雷厄姆所指出的那样,失控的乐观会导致疯狂,而疯狂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它不能吸取历史的教训。
  在《有价证券分析》一书中,格雷厄拇指出造成股市暴跌的原因有三种:(-)交易经纪行和投资机构对股票的操纵。为了控制某种股票的涨跌,每天经纪人都会放出一些消息,告诉客户购买或抛售某种股票将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使客户盲目地走进其所设定的圈套。(二)借款给股票购买者的金融政策。20年代,股市上的投机者可以从银行取得贷款购买股票,从1921年到1929年,其用于购买股票的贷款由10亿美元上升到85亿美元。由于贷款是以股票市价来支撑的,一旦股市发生暴跌,所有的一切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部倒下。直至1932年美国颁布了《证券法》之后,有效地保护了个人投资者免于被经纪人欺诈,靠保证金购买证券的情形才开始逐渐减少。(三)过度的乐观。这一种原因是三种原因中最根本的,也是无法通过立法所能控制的。
  1929年发生的股市大崩溃并非投机试图伪装成投资,而是投资变成了投机。格雷厄拇指出,历史性的乐观是难以抑制的,投资者往往容易受股市持续的牛市行情所鼓舞,继而开始期望一个持久繁荣的投资时代,从而逐渐失去了对股票价值的理性判断,一味追风。在这种过度乐观的市场上,股票可以值任何价格,人们根本不考虑什么数学期望,也正是由于这种极度的不理智,使投资与投机的界限变模糊了。
  当人们遭受到股市暴跌带来的巨大冲击时,购买股票再一次被认为是投机,人们憎恨甚至诅咒股票投资。只是随着经济的复苏,人们的投资哲学才又因其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重拾对股票投资的信心。格雷厄姆在1949年至1951年撰写《有价证券分析》第三版时,认识到股票已经成为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29年股市暴跌后的二十几年里,许多学者和投资分析家对股票投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格雷厄姆根据自己的多年研究分析,提出了股票投资的三种方法:横断法、预期法和安全边际法。
  横断法相当于现代的指数投资法。格雷厄姆认为,应以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替代个股投资。即投资者平均买下道•琼斯工业指数所包括的30家公司的等额股份,则获利将和这30家公司保持一致。
  预期法又分为短期投资法和成长股投资法两种。所谓短期投资法是指投资者在6个月到1年之内选择最有获利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从中赚取利润。华尔街花费很多精力预测公司的经营业绩,包括销售额、成本、利润等,但格雷厄姆认为,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公司的销售和收入是经常变化的,而且短期经营业绩预期很容易立即反映到股票价格上,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而一项投资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这个月或下个月能挣多少,也不在于下个季度的销售额会发生怎样的增长,而是在于它长期内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样的回报。很显然,基于短期资料的决策经常是肤浅和短暂的。但由于华尔街强调业绩变动情况与交易量,所以短期投资法成为华尔街比较占优势的投资策略。所谓成长股投资法是指投资者以长期的眼光选择销售额与利润增长率均高于一般企业平均水平的公司的股票作为投资对象,以期获得长期收益。每一个公司都有所谓的利润生命周期。在早期发展阶段,公司的销售额加速增长并开始实现利润;在快速扩张阶段,销售额持续增长,利润急剧增加;在稳定增长阶段,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到了最后一个阶段——衰退下降阶段,销售额大幅下滑,利润持续明显地下降。格雷厄姆认为,运用成长股投资法的投资者会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如何判别一家公司处在其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因为公司利润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时间段,但这些时间段并没有一个极为明显的长短界限,这就使投资者很难准确无误地进行判别。如果投资者选择一家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公司,他可能会发现该公司的成功只是短暂的,因为该公司经受考验的时间不长,利润无法长久维持;如果投资者选择一家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的公司,也许他会发现该公司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的后期,很快就会进入衰退下降阶段,等等。二是如何确定目前的股价是否反映出了公司成长的潜能。投资者选定一家成长型公司的股票准备进行投资,那么他该以什么样的价格购进最为合理?如果在他投资之前,该公司的股票已在大家的推崇下上升到很高的价位,那么该公司股票是否还具有投资的价值?在格雷厄姆看来,答案是很难精确确定的。针对这种情况下格雷厄姆进一步指出,如果分析家对于某公司未来的成长持乐观态度,并考虑将该公司的股票加入投资组合中去,那么,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整个市场低迷时买入该公司股票;另一种是当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选择这两种方式购买股票主要是考虑股票的安全边际。
    但格雷厄姆也同时指出,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投资,投资者将会陷于某些困境。首先,在市场低迷时购买股票容易诱导投资者仅以模型或公式去预测股票价格的高低,而忽视了影响股票价格的其他重要因素,最终难以准确预测股票价格走势。其次,当股市处于平稳价格时期,投资者只能等待市场低迷时期的来临,而很可能错过许多投资良机。因此,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最好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投资。投资者应抛开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注重对个别股票内在价值的分析,寻找那些价格被市场低估的股票进行投资。而要使这个投资策略有效,投资者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或技术来判别股票的价值是否被低估了。这就引人一个“安全边际”的概念,而用来评估某些股票是否值得购买的方法就是安全边际法。
  所谓安全边际法是指投资者通过公司的内在价值的估算,比较其内在价值与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价,当两者之间的差价达到某一程度时(即安全边际)就可选择该公司股票进行投资。很明显,为了应用安全边际法进行投资,投资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对公司内在价值进行估算的技术。格雷厄姆认为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的资产、收入、利润以及任何未来预期收益等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因此,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可用一个模型加以计量,即用公司的未来预期收益乘以一个适当的资本化因子来估算。这个资本化因子受公司利润的稳定性、资产、股利政策以及财务状况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