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切可读之物(164-165)——巴菲特(31-32)
(2009-11-12 10:31:56)
巴菲特的启示
●“股神”巴菲特的大手笔投资多数就是在行业危机时低价切入。
1、9月18日,巴菲特掌控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以4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星牌能源集团,收购价格合每股26.50美元,这一价格虽高于该公司17日收盘价,但远低于今年1月每股107.97美元的历史最高价。
2、9月21日,巴菲特动用10亿美元,购买日本汽车及飞机工具机厂商Tungaloy公司71.5%股权。
3、9月23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将以50亿美元购买高盛集团优先股,得到了高盛集团9%的股权,同时还得到以每股115美元价格行权的高盛普通股认股权证,涉及金额也是50亿美元,行权期为5年。如果算入所有权证,伯克希尔公司最多将持有高盛16%的股权。
4、9月29日,以18亿港元购入10%在港上市的中国内地最大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的股份,短短三个交易日,比亚迪股价飙升89%。
5、10月2日,购入“百年老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30亿美元优先股。
6、10月3日,巴菲特旗下的富国银行与美联银行宣布,富国将以换股方式收购美联全部资产,不需要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担保。此前,花旗集团曾于9月29日宣布其已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协助下将以21.6亿美元收购美联银行的银行业务。而富国银行出资显然高于花旗。
在过去两周,巴菲特在全球资本市场押下了重额赌注,期望在经济回暖之时,或许能获得丰厚回报,成功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巴菲特启示”是恐慌中要大笔买进。
巴菲特今年令人称奇的地方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大家都没钱的时候,巴菲特有那么多的钱。今年以来,巴菲特累计花了280亿美元进行投资(以前他一年一般会做进50亿到80亿美元的投资)。如果加上可口可乐和富国银行在近期大约200亿美元的投资(巴菲特为二者的大股东)的话,巴菲特累计动用了500亿美元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收购。所以,你会发现在全球流动性巨幅萎缩时,每个公司、每个家庭,甚至到每个个人,都显得流动性非常困难的时候,但巴菲特却有那么多钱,这是第一个比较惊奇的方面。第二个比较惊奇的方面是大家都非常恐慌的时候。现在有报道说欧洲的很多分析师晚上根本睡不着觉,因为每天都要面对第二天狂跌10%、20%的局面,但巴菲特却在大笔买进、大笔投资,这给人感觉也非常奇怪。
●巴菲特在金融海啸中的惊艳表现,至少给我们三个启示:
其一,他给我们认识金融海啸一个很好的视角,告诉大家不要恐慌。从巴菲特过去五十年的投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胜利方。巴菲特在目前状况下大幅投资就是告诉大家金融海啸最终会过去的,海啸过后的世界经济、美国经济仍然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第二个启示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满仓,巴菲特这几年的浮存金始终保持在400亿、500亿的规模,他做到了攻守平衡。但我们很多投资者一下就满仓了,但这个时候满仓,用巴菲特的话讲就是在裸泳,潮水一退下来你的风险就出来了。所以,巴菲特的整个投资过程告诉我们,一定要控制风险。只有控制了投资风险,才可以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你还有资金去买进。
第三个启示是在恐慌中大笔买进,这已经是操作层面了,在大家非常恐慌的时候他却大笔买进。我们再看看现在中国的情况,中投公司在黑石上亏了
50%-70%,平安在富通上亏了70%-80%,这样的情况之后,整个中国,上至中投公司,下到上市公司都吓傻了,都不敢动了;并且我们看到学界的观点基本上认为中国不要动,因为你不了解情况。但我们认为,如果这样,中国可能正在丧失一次非常好的进入欧美成熟金融市场、实施金融超越的一个机会。整个国际局势变化跟赛车一样,别人的赛车坏了,你这个时候不加码上去就失去了一次超越机会。
●股神巴菲特在金融海啸中大举买入的行为,给了我们鲜明的启示:在市场恐慌中要敢于大笔买进。
当前,人们公认中国股市进入了低估区域,但恐惧依然主宰着市场,低估的市场依然不断回落。这个时候,是投资者作出选择了。
巴菲特投资思想的精髓有哪些?
经典的东西往往都是回味无穷的,就如同贝多芬的交响曲,青年有青年理解的贝多芬,中年有中年人的贝多芬,老年人也有老年人心目中的贝多芬。
投资界的巴菲特也是如此。现在几乎所有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人都在谈论巴菲特,对之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这里开一贴,谈一下我自己认为的巴菲特投资思想的精髓。有了这样的投资思想,我们的投资就成为那样的简单、清晰和快乐。
1。把股票当成企业。
这一点做到极致,就成为象巴菲特那样,远离喧嚣的股市交易场所甚至行情报价机。各位想想看看,自己离这一点还相差多少?如果相差很远,那么想理解巴菲特,就不能说理解了巴菲特。
2。以企业价值来替代股票市值
这一点需要说明。之所以有第一点,我的理解在于巴菲特把他投资的股票当成投资了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衡量投资这家企业的成功与否的标准就不是每天的股价,而是这家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等等。而股市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比实业投资进入和退出更便利更安全的场所。“套利”在这里可以不需要或无关轻重。
3。安全边际
把一家企业的详细情况搞清楚了,剩下的就是以一个“较便宜”的价格买进的问题了。“便宜”与否的衡量方法可以很简单,用小学数学程度就够了,当然如运用更复杂的方法,就象小数点后面去精确一样,虽然有益,但意义并非是多大的。以商人谈判的的苛刻眼光来对待价格,就是与市场先生谈判的基本方法。“打折”是核心,而将市场先生当成不精明的商业谈判对手是基本方法。
4。“好企业”比“好管理”和行业前景因素更重要
这一条也需要解释一下。“好企业”就是具有很高的竞争壁垒保护的企业,但是再强的竞争壁垒也需要一个诚实的人来管理。“好企业”甚至能躲过经济衰退、景气循环、经理人变更等等因素。如果找到这样的企业,就要长期持有,甚至永远持有。
这一点与第三条“安全边际”不矛盾(有人对此可能会有误解)。这主要是由于有了第2条做保障。
5。能力圈界限比能力圈大小重要得多
一个人不需要是多么聪明和才学八斗,哪怕他毕生只能搞清楚几几企业,他也比那些试图想去把大部分公司都搞清楚的人的长期投资业绩高很多。或者说,在选股上,“精”比“博”更重要。如果不自量力,连自己什么能明白,什么搞不明白都不清楚,那么他的投资业绩好不到哪里去。
用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当个公募基金经理多么不幸:他们不得不去试图研究超过100家公司——他们有这个能力吗?
……
还有(也欢迎补充),但上述我觉得已足矣。这些年来,再次认识体会上述简单的“原则”,使我有一种简单、清晰、内在美的感觉,就象当年物理学家们在复杂矛盾的电磁现象后读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式那种美、自然和简洁的感觉一样。
投资股票原来也是如此的简单和美!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