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切可读之物(37)——为什么波段操作……
(2009-06-12 15:55:48)
为什么波段操作这么不容易提高投资绩效
1.波段操作能否创造神奇的成就?
要提高潜在的投资报酬率,最大胆的方法是靠波段操作,典型的波段操作者在市场上进进出出,希望在市场上涨时,把全部资金投资下去,价格下跌时,把资金全部撤出。还有一种波段操作的方式,是把股票投资组合,从预期表现会不如大盘的股类中退出,投入表现可能优于大盘的股类。
以1940年到1973年间两种完美的投资成效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时,会让人感到波段操作的潜力十分诱人,第一种投资是在行情上涨时,百分之百投资股票,市场下跌时,保持百分之百的现金。在这34年里,一共交易22次,买进和卖出各11次,以道琼斯30种工业股价指数作为股价的代表,1000美元会增加到85937美元。
在同样的34年里,这个假设的投资组合总是百分之百投资,而且总是投资在表现最好的各类股票中,同样的投资1000美元,买进和卖出各28次,最后会暴增到43.57亿美元!在这段期间的最后两年,投资人必须胆大过人,必须在1971年元月,把6.87亿美元投资到餐厅类股,这样到年底会变成17亿美元,然后再投资黄金类股,到隔年圣诞节会暴增到44亿美元!这个例子当然很荒唐,从来没有人达成过这种绩效,将来也不可能有人能够做到这么优秀。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过去或是未来,靠着“波段操作”,不要说不可能创造上例这么神奇的成就,连想达成远低于这种成就的绩效都不可能,因为没有一位经理人能够持续不断,远远比同行专业的对手精明。
2.为什么波段操作这么不容易提高投资绩效?
在股票似乎高估时,精明的卖了,减轻暴露在市场中的风险,等价格似乎跌到诱人的低水准时,再大胆投资。这样低买高卖虽然很吸引人,但是有强而有力的证据显示,想提高报酬率,波段操作不是有效的方法,其中有一个残酷而有力的原因,就长期而言,这种方法通常行不通。
投资经理波段操作的成绩令人一见难忘,因为绝大部分都是亏损。有一份精心研究波段操作、但未出版的报告断定:在计算错误和加以成本之后,投资经理对市场的预测4次必须有3次正确,他的投资组合才能损益两平。为什么波段操作这么不容易提高投资绩效?罗伯特?杰福瑞(Robert
Jeffery)提出过解释,原因是在这么短的期间内,而且在投资人最可能受平凡的共识左右时,发生这么多的“动作”。
一份未出版的研究报告研究100家大型退休基金及其波段操作的经验,发现所有退休基金都从事过波段操作,但没有一家能靠波段操作提高投资报酬率,事实上,100家中有89家因为“波段操作”而亏损,而且在5年内,平均亏损高达4.5%。
波段操作困难十足,对于这一点说得最透彻的话,出自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坦白的感叹,他说:“我看过很多有意思的波段操作方法,而且我在40年的投资生涯中,试过其中大部分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我之前可能很高明,但是,没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得上我的忙,一个都没有!”
书中用标准普尔500种股价指数的报酬率作为衡量依据,迅速、明确地说明了下述主旨:从1926年到1996年,在这段漫长的70年里,股票所有的报酬率几乎都是在表现最好的60个月内缔造的,这60个月只占全部862个月的7%而已。要是我们能够知道是哪些月份,想想看获利会有多高!但是,我们做不到,以后也不可能做到。我们的确知道一个简单而珍贵的事实,就是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些表现绝佳,但不算太多的60个月,我们会错失掉整整60年才能积累到,而且几乎等于所有的投资报酬率。其中的教训很清楚:“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任何大型机构能够持续在行情低落时进场,到行情高涨时退场。根据对行情波动的预测,在股票和债券、或在股票和现金之间,来回换类操作,失败的情形远比成功的次数大多了。
-----------------------------------------------------------------------------------------------
自评:
关于波段操作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了,完美的波段操作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能抓住所有的股价波动,这是投资者能力圈以外的事情,可是有股市上有很多“聪明”人很热衷于此。
曹仁超有个很不错的KISS理论(Keep It Simple,Stupid),投资于股市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必要那么聪明。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