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那个“Bi”"狠批"刀郎 她有资格吗?
(2010-03-27 13:17:07)
标签:
音乐性那大嘴音乐风云榜争议刀郎小沈阳 |
分类: 闲言碎语 |
此话一出,不仅要深深伤害刀郎哥,出生于农民的我也深感受伤,农民喜欢的歌,农民唱的歌,就没有音乐性了吗,敢问那姐,啥是音乐性呢?
不知道音乐风云榜这个“影响力”是怎么界定,如果影响力仅仅只作用于非专业领域和民间,那传唱度和唱片销量就是最重要的参照指标,刀郎入围也完全说得过去,那英姐何必放狠话得罪刀郎哥。如果有专家来评定,也应该有详细的标准,而“音乐性”是什么标准,教科书上对“音乐性”的解释是,不同风格和节奏的音乐有不同的调节情绪作用,激发音乐情绪培养音乐能力。比起许巍、老狼这些唱什么少年什么真爱之类,刀郎的什么情啊什么欲啊,是俗了,可情绪到位了啊,从诗经开始,我们就知道乐者,乐也,从来没有雅俗之分。那英姐要反对刀郎哥,找个什么理由找不出,偏偏楸着“音乐性”说话。
后来,刀郎的名字淡出了歌坛,去年的央视春晚,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表演“模仿秀”,学唱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尽管小沈阳只模仿了一两句,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充分说明了小沈阳模仿得很像,小沈阳的“模仿秀”重新唤起了观众对刀郎以及这首成名曲的记忆。
老话重提事出有因。最近,在“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评委会会议上,刀郎是否能够入围“十年影响力歌手”的资格发生了争议。据媒体报道,评委会主席那英表示:“去KTV里点刀郎歌的都是农民。”并强调了这次“十年影响力歌手”的评审原则:“这是一个音乐奖项,第一必须以音乐性为先,然后是乐坛贡献力,最后才是唱片销量。刀郎太缺乏音乐性而不应作为考虑。除了唱片销量能有资格参与这个评选外,他没有一点可以拿出来放在这个十年影响力歌手里的资格。我作为主席,坚决反对刀郎作为讨论对象。”后来对“刀郎的歌专门唱给农民听的”这一说法说法又出现了否定一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英说:刀郎的歌曲缺乏音乐性。
那英作为评委会主席,对刀郎的歌唱艺术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很正常,也无可指责。但是,把喜爱刀郎的歌迷都说成是不懂音乐的人,这样的结论难免有一点武断。在流行乐坛,那英有大姐大之称,这一地位的本身确实反映了她在通俗歌坛的实力,作为一种风格,其实大可不必无法容忍刀郎的存在,刀郎的沧桑与那英的细腻,各有各的味道,并不排斥。“不愿意上春晚,是不喜欢唱自己不想唱的歌,两个多月的“禁闭”,连一句“谢谢”的话也听不到”,这是你不愿意上春晚的理由;有的人喜欢上春晚也有他们的理由,何必要拿自己的理由去反对喜欢上春晚的歌手呢?
举办音乐风云榜这样的活动,尤其是评出十年中具有影响力的歌手,对未来的流行乐也是树立一个标杆,这项活动的举办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那英“狠批”刀郎在网络媒体上引发的争议也值得一议,这对推动流行音乐的发展也有理论探讨的价值。据我所知,喜欢刀郎的歌迷并不都是农民,文人雅士喜欢听刀郎歌的人也不少。像张艺谋、冯小刚这样的大导演,看起“二人转”这样“土得掉渣”的俗艺术,不也是开怀大笑吗?音乐同理。“雅俗共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但是要达到这一要求,说实话很难。
流行音乐当然要讲“音乐性”,针对流行歌曲不流行的现状,恐怕更要讲流行性,这对通俗歌曲而言尤为重要。离开了受众的广度,流行艺术不流行,“曲高和寡”,恐怕违背了流行歌曲创作的本意。
此话一出,不仅要深深伤害刀郎哥,出生于农民的我也深感受伤,农民喜欢的歌,农民唱的歌,就没有音乐性了吗,敢问那姐,啥是音乐性呢?
有人不喜欢,并不能抹去他曾一度走红的事实。从《2002年的第一场雪》让人眼前一亮,到后来的《冲动的惩罚》、《你是我的情人》,他的歌够直白,够通俗,够劲道,那时间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你是我的情人”“二路的汽车”,尽管也有人一边哼着他的歌,一边骂他恶俗,但不能不承认在当时他就是话语歌坛的一个神话。
十年,华语乐坛不缺好的歌手,也不缺好的音乐,你爱把SHE你是电你是光你当成信仰,你喜欢追问王菲为什么没有什么可以天长地久,跟着那英哼山不转水转,都没有问题,当然有人喜欢听刀郎唱“你是我的情人”也没问题。那姐有权投郎哥的反对票,只是“缺少音乐性”这个理由不好随便说,农民喜欢点的歌就缺音乐性,这话感情色彩太浓,农民朋友和广大农民朋友的朋友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