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和应注重的问题
(2018-01-16 11:04:34)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和应注重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是教师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小组教学是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构建起来的,它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学习小组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教师借助合作学习小组,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实施全员参与的合作策略,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一)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一过程中,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讲得更清楚,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而其他同学为了更好地理解其他同学的内容也必须集中精神,积极思考。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拓宽学习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所有成员的积极参与,而大家的学习目标又是共同的,因此能够将一个任务分解成为若干个小问题,使整个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人人各尽所能,使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
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活动将同学与同学间学习的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
(三)能增进学生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彼此交流的过程,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要不断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逐渐学会承认他们的优点,正视自身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从而使全组同学的关系更加默契。同时,在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如何分解问题,如何根据同学的特点分配任务,如何不断进行总结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组长及组员将从中学会如何带领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从而使同学的组织能力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重的问题。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这样一来,学生首先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则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从多角度去探讨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出现的“浮”于问题表面而不深入问题实质的现象。
2.注意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一些小组为了让本组有最充分的表现,都派出优等生发言,于是我们就只能看到优等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优等生的发言代替了全组成员的意见。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没有发言的机会,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并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老师在合作学习之前要作一个说明、安排,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清楚了,责任明确了,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才不至于有的没事可干,无话可说。
3、要防止合作学习小组成为“缩微课堂”。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防止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复制缺乏合作的传统师生交往方式,演变成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合作学习中不要让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不能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若碰到此种情况,教师可考虑施加一定集体压力,以追求小组的共同目标来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为增强个体责任,教师还需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性,如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学的机会、教给学生独立的任务和作业等。
4、 要注意合理组织调控。
在开展小组合作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开玩笑、冷场等。此时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有可能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即使学生对讨论感兴趣并真正尝试讨论。教师也同样要进行合理的调控指导,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实效。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更是社会的需要。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实践中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自信,增进友谊,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