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组织
(2018-01-16 09:50:51)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组织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美术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一、科学分组,合理安排座位。(1)小组成员搭配要合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搭配开。同时,每组中必须有一名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并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本组活动以及解答疑难问题。根据教学活动内容,还应注意选拔培养美术骨干,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本小组的合作学习。(2)个性的差异要考虑。如:应将优等生和学困生、男生和女生、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并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即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成效。如:我将四年级班上的39位同学分成了5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三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两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两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会根据课型与个人特长,调换他们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每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3)小组成员的数量要适当。小组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合作,五人组成的小组有利于发挥小组的优势。这样人数可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并且也不需要过多费心。同时,又能较为充分的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选好合作学习的切入点,确立合作的学习目标
共同的任务与合理的分工是促进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首先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明确个人所承担的责任都关系到小组能否高效地完成本组的任务;其次,是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互补互学,互帮互助。例如:《有趣的属相》一课中,课前需要查阅资料,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有的学生家里没电脑,这样就可把有电脑的与无电脑的同学搭配在一组,有利于课前同学之间的资料交流;还可以小组内的各人收集不同资料、信息互相讨论理解。再如我们在学习《偶戏》一课时,同学带来了彩色糖果纸、易拉罐、毛线等等,这样的课就需要组长课前根据同学们带来的材料分组学习了,分组中还要照顾哪些没带材料来的同学共同学习,培养了相互帮助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教师在找到有效切入点后,就可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去合作探索,不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激发学生寻求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分工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学会表达和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不仅能胸有成竹、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见解中有益的东西,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讲话。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发生矛盾和冲突是一种必然现象,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争辩,才能愈辩愈明。在争辩的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会获得更新知识的机会,从而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否定自我。合作学习中的冲突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克服自己思维的狭隘与不足,促使自己反思得失,进而使小组每个成员认识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习他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学会互助和支持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之处还在于互助和支持。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我们很容易发现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围桌而坐,难免有那么几个学生不自觉。这时候,小组长就成了
总之,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是为了合作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合作。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不断创新、追求高效。只要我们做课程改革的有心人,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出发,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就一定会使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更加有效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