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的探索(结题报告)

(2018-01-15 15:08:19)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的探索

负责人


所在单位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美术课堂、交流、有效互动

结题

报告

摘要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创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合作需要的教学情境,并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互动,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反馈,以有效的评价与鼓励,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界定

1、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美术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合作讨论、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合作学习, 也是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

2、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但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却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对问题、实验的探究,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内容为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上应用的探索。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相互帮助、彼此协作,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团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在有效激发他们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美术教学理想的效果。为此,本人就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进行立项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理论依据

    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合作更好地提供了同学间的这种相互作用,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促进认知发展。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而且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构建知识过程的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规定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试图探讨教学活动中的多边互动,即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使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打造务实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和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乐于合作、克服依赖心理、互相帮助,积极探索,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对话和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举措

1、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定高效的小组合作模式。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听、说、疑、议”等表达活动,真正地讨论和合作,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激励办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扎实掌握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4)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在小结中巩固与提高,让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分组,合理安排座位,分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使同学之间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选好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阵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地进行小组合作,选择恰当的合作契机,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是进行小组合作最重要的因素。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结协作、集体观念以及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学会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的做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5)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方法,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改变教师多年来作为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活动的指导者、观察者甚至参与者。

3、主要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问题所在,确定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活动。

   2)文献研究法: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念与信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展研究视角。

   3)实验法: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讨、交流,共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评价激励等。

   4)行动研究法:通过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改进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5)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切实二颗星的结论。及时撰写论文,形成成果。

4、步骤及举措

(1)、调查准备阶段(20143-20144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建立研究制度并明确分工。

2、采用教育调查法调查合作学习的案例,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对学生进行关于小组学习感想的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进行比较和研究。

(2)、思辨阶段(20145-20146月)

1、运用文献研究法,学习关于合作学习教育的相关教育理论,为研究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2、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开题论证。

(3)、实施阶段(20147-201412月)

1、根据制定的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

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着重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方法。

3、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4、收集过程性资料。

(4)、总结鉴定阶段(20151-20152月)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及相关论文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小课题的研究成果

    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

    主件:《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的探索》结题报告

    附件:1、开题报告;2、论文;3、教学设计;4、教学反思;5、中期报告;6、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7、课堂剪影;8、结题申请。

(二)小课题的研究结果与成效

1、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可以展开的沟通与交流,过滤出精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让同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2、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解决新的问题的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常有灵感闪现。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合、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5、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1、教师的监控力度不够。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活动。小组活动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学习效率低下。

2、激励评价重整体、轻个体。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所以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因此,对于此类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尽量不免负面影响的滋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39期)》    

3、《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35期)》

4、《走进新课堂(美术分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6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