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饭后,我刚看完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之七十八集:郑和七次下西洋。
以前上学时,也知道明朝郑和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而过了60多年,再在电视屏幕前温故这段长达28年(1405—1433)的历史,才深知郑和的伟大,七次下西洋确确实实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一、航海总里程及到过的国家:
根据《明史》等史料记载,郑和船队七次远航的总里程约为7万海里(约合1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圈以上。其航行范围覆盖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最远抵达东非的摩加迪沙(今索马里)和麻林(今肯尼亚),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历史地位:
1.古代世界最大规模航海活动。
郑和船队规模空前,每次出航船只200余艘,人员近3万,远超同期欧洲航海规模(如哥伦布船队仅3艘船、90人)。宝船长达120米,排水量数千吨,技术领先世界。
2.和平外交与朝贡体系的巅峰。
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的核心目的是宣扬国威、建立朝贡关系,而非殖民扩张。通过“厚往薄来”的贸易政策,明朝构建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秩序。
3.航海技术的集大成者。
郑和船队综合运用天文导航(牵星术)、罗盘、海图等技术,绘制了《郑和航海图》,系统记录了航线和地理信息,成为后世航海重要参考。
三、对中国的影响:
1.经济与文化交流。
带回香料、宝石、珍兽等异域物产,输出丝绸、瓷器、茶叶,促进中外贸易。同时引入伊斯兰文化、东南亚宗教艺术,丰富中华文明内涵。
2.海权意识的昙花一现。
郑和远航展示了明朝的海上实力,但耗费巨大(占国库收入25%),加之明朝后期转向保守海禁政策,错失海洋发展机遇,间接导致近代海权衰落。
四、对世界的影响:
1.推动全球航海文明。
郑和航行早于欧洲大航海时代近一个世纪,其航海日志和地图可能间接影响了欧洲探险家(如达伽马利用郑和航线信息抵达印度)。
2.促进亚非文化交流。
在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建立贸易据点(如马六甲),推动华人移民和中华文化传播。至今印尼、马来西亚等地仍保留郑和庙、宫、井、塔等。
3.和平合作的典范。
与殖民掠夺不同,郑和船队以和平方式开展外交贸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航海遗产”,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精神符号。
五、争议与反思:
尽管郑和远航意义重大,但其未能推动中国持续开拓海洋,反而因政治目的(如寻找建文帝)、财政压力等原因戛然而止。与欧洲大航海时代引发的全球化浪潮相比,郑和航海更多成为“孤立的辉煌”,引发后世对明清海权政策的深刻反思。
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更在人类航海史上写下了和平与探索的注脚,其遗产至今仍为全球化时代的文明交流提供启示。
看了两遍七十八集,第二遍主要是拍摄为我作文所需画面,我有六条感言:
1.郑和虽是一个太监,但他却是个能文能武的人。当太监前就打过仗,立下过战功,深受皇上赏识;
2.下西洋选领航人,当时非三宝太监郑和莫属;
3.在一次船行途中,遇上武装海盗,而郑和有作战经历,毫不畏惧,沉着指挥,很快全歼来犯之敌;
4.200多艘船、近3万之众,七次累计航行13万公里,历时28年,都能顺顺利利去,平平安安回,这个万众统帅,管理与掌控能力,非一般人能及!仅凭这个业绩,我认为郑和了不起,说他伟大也不会过;
5.郑和开启了世界最早远航史,规模、时间都是首屈一指,为中国乃至世界,贡献了全球巡航的宝贵经验;
6.历代太监,名声都好不到那里,而三宝太监郑和,鹤立鸡群,此太监非他太监,值得中国和世界后人铭记!
下面上传截屏画面,供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