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上午6点40分,一家人带上大包小包,先坐公交到地铁站,再坐地铁到宁波南站,7点47分坐上高铁,送孙女上大学报到。
10点到温州站,温肯大学志愿者接站。乘学校大客车,11点20分到校,孙女领寝室钥匙,取报到资料,购军训服装,食堂用餐,参观校区,校内拍照等。
下午儿媳帮孙女整理寝室,孙子乐着“帮点忙”。儿子先是陪我俩在校区内参观游览,看景拍照;然后去校报告厅,听温肯大学美籍副校长作开学报告。由于儿媳和孙女要打理寝室,比较遗憾是没在校内照一张合影。
下午1点半,我俩打的离校到温州汽车南站,2点20分乘上大巴赴文成,约4点半,同班叶田有战友早早在车站迎接,又转乘2辆公交车,5点多入住酒店。晚上与黄大色等同连老战友小聚,详情下次另写一篇。
儿子一家四口一起在校食堂用吃过晚餐,孙女送父母和弟弟打的赶温州南站,7点多乘高铁返甬,约9点半平安到家。
16日晚上,在万象城阿毛饭店设告别宴,这也是孙女上大学前一家人的最后一顿晚餐,留张全家合影,也是有记念意义的。
就孙女上大学,我想对“大学”展开一点遐想:
1.蒋家首个考进大学读书的是我儿子,毕业后在大学任教,后来他边工作边读研,也成为我家第一位正宗研究生;
2.孙女是蒋家第二个到大学深造的,也属是继她父亲的脚印,成为我家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当爷爷奶奶的很欣慰;
3.我的“大学”缘:
(一)66年初中毕业考试,刚考完二门,特殊时期,中断学业,要想上大学,没门;
(二)68年始,上了六年部队“大学”;74年退伍后进工厂当修理工;80年转干进市级机关;85年参加省自学考,大专毕业;后又读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直到48岁(中途有数年是空档)才领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结业证书。在此期间,只进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门,在校约半个月,也算是过了一把大学瘾;
(三)90年代未,我在公交总公司任职,先到宁波大学为400名土木系将要走上社会的毕业生讲《当今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的课;后又到市大红鹰学院(后改为宁波财政学院)为该校青年教师讲《教育者如何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课;
(四)外出旅游时,旅行社也会安排参观高校院区。如国内的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都进校参观游览过。
4.我的远期寄望,幼年的孙子能考上比较理想的大学,不管那时我还能不能亲眼目睹。
最后,与大学生孙女聊几句:
今天看到你朋友圈图文了。
开始一切是新的,不习惯,且挺累,尤其是军训。但要坚持,过几天会慢慢习惯的。
我要对你说,以后别把累字、苦字放心上或文字上。因为开心过是一天;老是累着过,也是一天,反正天天总得过,为什么不选择开心快乐过呢?
军训(最后3张截图照都是后补的)是锻练自己的一次机会,要珍惜这段短暂的时光,让自己独立、守时、能干、坚强,当然还能体会团结、友善、互助、磨合等同学关系。
在校一切要做好自我保护、注意身体;吃好、睡好,别太节约,要照顾好自己,因我了解,你从小都不会乱花一分钱。
向你同室的小雯(这样称她行吗)问好!有机会可带她来家玩。
永远惦记你的爷爷,当然还有奶奶。
下面上传图片,与您分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