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下旬至今,有四个动态,想串起来单独发一篇博文:
『一』元宵节前一天,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除了孙女在校读书,全家五口去逛天一阁,这次的主角定是当当。他妈主要任务是给当当拍照,而我的任务是给当当讲有关“天一阁”的故事和拍照。
走到东园猜谜语走廊,我们停下来,各自猜起了灯谜。此时来了一男一女两位青年,女的持麦采访,男的用手机拍摄。先问当当爸爸,后问当当爷爷,当时不知详情,就这么翻篇了。
当晚,月月红团队李兄向我发来微信,说是见我上电视了。第二天儿子从宁波一套节目里找到重播并下截,算是一家人提前一天过了一次运气蛮好的元宵节。
『二』3月2日星期六,天晴。上午我带当当坐公交微9路、乘地铁(2号线转4号线)、再坐901路公交到达东钱湖小普陀景区的上游船处附近走走看看、停停拍拍。一个上午4个小时,路途往返约花掉3个小时,但当当很开心,也算是出远门了。其实他走出最远的一次,是去年上半年和爷爷奶奶到过合肥。
近期当当还随他父母去过宁波博物馆,并拍了几张照片。
『三』3月8日,邻居郁师傅约起几位女同胞,一起去和丰创意广场“牧高迪”商场去选购女装,该店专为“三·八节”女装打3.8折。由于款式、颜色及尺寸关系,五位女同胞均空手而归。
谈到郁师傅,咱在一个厂里工作过,她是厂里大货车驾驶员,我是修理铜工(俗称铅皮匠);而他丈夫也是公交职工,退休前是公交二分公司经理,与我相处多年。而在2018年,两户不约而同入住同一小区,真属缘分不浅。衣服没买成,拍几张周边美景也是必须的,尤其是和丰创意广场,我与妻还是头次踏入。
说起宁波的“三根半烟囱”——和丰纱厂,我还是比较怀旧的。因当时66年读完初中,曾到和丰纱厂参加学工劳动4个月(冬季),每天不是做前夜班,就是深夜班,好象是把粗纱车间的粗纱(13个粗纱为一单元)搬运到细纱车间,纯属不动脑筋的简单体力劳动,一学就会。当时每天夜餐补助1.5元,5毛吃碗面,还能节1元钱,那时别提有多开心了。
『四』3月9日下午,在家收看市图书馆“天一讲堂”由吉林大学特聘教授马大勇主讲致敬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专题讲座“走进百年文学史的金庸”的课。马老师40年读金庸,并创下金庸讲座“爆棚”盛况。马教授将从“金庸诺奖之问”“金庸的诗词”“金庸小说创作心态的漂移与变更”等几个角度出发,与大家一起“江湖夜雨读金庸”。讲座现场设提问环节,并在众多提问听众中,给予最后两位现场互动环节的最佳提问者,赠予马教授亲笔题签的书籍《诗词课》一本,该书获选南方周末2020年度十大好书。
下面先后上传四次活动凭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