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赴中东欧六国最后一站是波兰首都华沙。在波兰,进入到圣十字教堂参观一番,那是必须的。很多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在此打卡拍照。
始建于公元1679至1696年的圣十字大教堂,在二战中未能幸免,但它的被毁却如同那些为保卫家园、保卫和平而牺牲的斗士们一样也是一番光荣的牺牲。
1944年波兰军民以这座教堂为堡垒,举行英勇的反纳粹起义,战斗持续14天,勇士们将鲜血洒在十字架下,为自由和平花朵的开放把生命献在了祭坛上。这座著名的教堂也同时牺牲,成为战死者的灵堂。
现在的圣十字大教堂是战争硝烟散去后1946年重建的巴罗克式建筑。在这座圣堂里,肖邦曾不止一次地做过祈祷。这位伟大波兰音乐家(1810—1849年),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被迫流亡国外,在法国巴黎寄居。他虽然身在异乡,但心脏却和祖国的脉搏在跳动、在流血,他创作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乐曲,其中最著名的是那些扬名世界、经久弥盛的钢琴曲,以此抒发思乡情、亡国恨。
他后来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时还将不能身返祖国成为终生憾事,嘱咐亲人将他的心脏一定要运回祖国。就这样,人们将他的心脏运到了波兰华沙,遵照他的遗嘱安放在圣十字大教堂,让它永远地为波兰而祈祷。
从此,那笼罩着悲剧气氛的钢琴曲,其中饱含着对祖国沦亡的哀恸、个人矛盾和痛苦的流露,像激动的询问、悲愤的诉说、庄严肃穆的旋律,展示出悲壮的场景,不时激荡的感情浪潮,把人们引向对祖国的思念和回忆,这就是肖邦的音乐主题--“这里哀悼的不仅仅是一位英雄的牺牲,而是整整一代人的牺牲”。
教堂和肖邦成为双方知名度提高的陪衬:圣十字大教堂有了肖邦的故事,名气更盛;而肖邦心脏依居于教堂,朝拜者陆绎不绝。
圣十字大教堂和肖邦的故事,就此打住。
这次东欧旅游,虽说已是7年前的事,但见图见人,似乎仍在昨天,历历在即。
由于教堂比较单一,我在教堂附近也拍了几张建筑物放上。
此次出游,组织发起人是王祖光医生。组团成员大都以鄞州人民医院(我妻原单位)医生、护士居多,平时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因此一起出游,一路有说有笑,非常开心。

https://img.gulltour.com/weibo/20180428/1524897200468025.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mfit,h_690,w_522/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Iw,g_se,x_20,y_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