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每个孩子都追求优越感。教育这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
懒惰的儿童无需背负别人对他的期望;他即使无所建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人们的原谅;他无需努力,总表现出一种无所谓和闲散的样子。不过,他的懒惰却使他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最起码他的父母得为他操劳。想想看,有多少孩子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不惜代价。
第二章人格的统一性
人格的统一性:儿童的每个活动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不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所做的事。
绝大多数的心理学派通常都忽视了人格的统一性,或即使没有完全忽视,但也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结果,这些心理学理论或精神病学实践经常把一个特定的表达孤立开来,似乎它们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如果儿童陷入新的困难处境时,他的行为会受制于自己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儿童在情境中获得印象的强度和方式,绝不取决于客观的事实或情况,而取决于儿童看待和判断事实或情境的方式。【幼儿的解释系统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的心理最为奇妙之处,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向。这种心理情况特别重要,因为对事实的看法是我们行动的基础,也是我们人格建构的基础。
学校必须学会把儿童视为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个体,一块有待琢磨和雕饰的璞玉。
第三章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除了人格的统一性,人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
我们可以表明,儿童的某些特征是环境力量的结果。儿童在某种环境中,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而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了刺激作用。儿童便下决心摆脱这种状态,努力达到更好的水平,以获得一种平等甚至优越的感觉。孩子这种向上的愿望越强烈,他就越会调高自己的目标,从而证明自己的力量。
不过,这些目标常常超越人的能力界限。由于儿童少时能够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而便刺激儿童设想自己未来会成为一种类似上帝的人物。我们发现,儿童自己也会被一种成为类似上帝的人物的想法所控制。这通常会发生在那些自我感觉特别脆弱的儿童身上。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花太多的时间在书本上,而忽视了其他活动。这种孩子通常会回避其他问题,受自己膨胀的雄心驱使,他们总想在学校名列前茅。对于这样的发展,我们很难感到满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身心不可能获得健康发展。
这种儿童把他们的生命目标仅仅局限于超越别人,并由此来安排他们的生活,这对他的正常发展并不十分有利。我们要不时地提醒他们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书本上,要经常出去走动,呼吸新鲜空气,多与同样玩耍,关注其他的事情。当然,这类孩子同样不会占大多数,但却经常出现【注:如果没有孩子生活环境的文化本质的改变,渴望这种优越的儿童也很难有质的心理变化】
我们会发现,这两个相互竞争和较劲的儿童会形成一些并不那么令人喜欢的性格特征。他们会表现出既妒忌又羡慕的性格,而独立的、和谐的人格则不会拥有这种品质。他们看到别的孩子取得成功,会感到恼怒不已。当其他人处于领先位置时,他们就开始有头疼、胃疼之类的毛病。当其他的孩子受到赞扬时,他们会愤怒地走开。当然,他们也从不会称赞别人。这种妒忌表现并未充分反映出这类孩子的过分雄心。【注:我们班就有两个平时很要好的女孩子,可能因为感觉到老师偏向关心其中某一人,那个自认为没受到老师偏爱的孩子就不与这个女孩来往,我曾几次告诉他们要做好朋友,可是他们的感情似乎仍没那么好了】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会体现在他的某一性格上面,例如争强好胜。这些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最初表现为争强好胜,不过,由于其他儿童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超越他们似乎不可能了,争强好胜者最后便放弃了争强好胜。
如果我们能以温和、关心和理解来对待这些孩子,他们则会令人吃惊地表现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智力和能力。以这种方式转变过来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更大的雄心,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很害怕回到原来的状态。他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无所作为作为警示信号,不断地鞭策着他们前行。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像着了魔似的,完全变了个样子;他们夜以继日,饱尝过度工作之苦,但却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
学校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放弃成为理想学生、模范学生的儿童。这些学生追求优越感的心理并不必然弱于那些正常的儿童。他们只不过把注意力转移到去做其他不需要太多努力的事情上去了。
第六章防止自卑情结
我们不要期望儿童行为不会出错,不要期望他们会按照成人健康的理智而行动,而是要认识到,儿童在理解自身的处境时会犯错误。的确,我们应该记住,如果儿童不犯错误,儿童教育不仅不可能,也不必要。
孩子对教师是什么态度?这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通常,孩子们会隐藏他们对教师的真实感情。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批评他的同学,并试图贬损他们,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种贬损他人的倾向就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最难应付的是那些满不在乎、感觉冷漠和消极被动的孩子。他们戴着一副假面具,实际上他们很在乎,也不是那么无所谓。这种孩子一旦失去自我控制,常常会勃然大怒,暴跳如雷,甚至试图自杀。他们只做那些被要求和被命令去做的事情。他们害怕失败,并过高估计他人。他们缺乏勇气,需要鼓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