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7日收评:年内二度熔断的深思

(2016-01-07 10:05:57)
标签:

大势研判

股票

机构动向

收评

先河论市

分类: 盘中点评

17日收评:年内二度熔断的深思

 

 

 

盘面概述:

受外围股市的影响,大盘开在3309.66点,低开52.18点,大幅低开后,随即32903275左右的支撑跌破。

沪深两市大幅低开,随后市场大幅跳水,再度触发熔断机制。

943A股早盘触发熔断机制,两市交易暂停15分钟。一开即跌,958分,A股二次熔断,暂停交易至收盘。沪市报3115.89点,暴跌245.95点,跌幅7.32%,深市报10745.47点,暴跌979.41点,跌幅8.35%,创业板报2254.52点,暴跌213.85点,跌幅8.66%,两市1700只个股跌停。

千股跌停,深市千点的暴跌,开盘半个小时就二次熔断。两市年内二度熔断,市场提前收盘。

面对如此的行情,除了无语就是无语。

市场自本周一大幅杀跌一举跌穿20158262850.71点低点与20151130日低点3327.81点连成的上升趋势线之后,市场整体震荡向上的趋势开始发生变化。按照市场确认有效跌穿的规律来看,后期的反弹将重新回抽该上升趋势线的压力区。目前来看,该上升趋势线压力在60日均线与半年线附近,距离当前的点位还有上涨空间。

 

今天两市全天仅交易15分钟,将停牌至收盘。A股再度创纪录提前“收盘”。

今日多重利空消息来袭:

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跌。

今日央行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646,贬值332点。下调幅度为去年813日以来最大。算上昨日贬值145点,两日共下跌477点。

二、周三美股收盘均跌逾1%

据路透社报道,油价周三急跌6%,自2004年以来首次跌穿每桶35美元,因数据显示,美国汽油库存意外大增,加重了全球供应过剩局势仍在加剧的担忧。

三、注册制实施进度超预期。

据上证报消息,注册制具体实施方案将于本月落定。具体程序包括:一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现行《证券法》相关条款适用,并对注册制改革提出原则性要求;二是证监会发布注册制改革具体操作方案。

四、18日减持禁令到期。

随着18日的渐行渐近,大股东减持禁令即将解禁消息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A股上空,导致市场对大股东大规模抛盘的恐慌。面对市场的恐慌,证监会在15日表态,多家上市公司也自发承诺不减持或增持,主动给自己"加锁",以稳定股市,增强投资者信心。

多位分析人士也表示,18日的减持潮的压力并没有消除,尽管证监会要求大股东们理性减持,但目前只有少数公司响应,今天市场或再次面临考验。再加上,美股和欧洲股市都已明显破位,短期下行趋势明显。投资者要控制好仓位,逢高减仓。

在千股跌停潮,市场提前收盘后。上交所发布关于实施指数熔断的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交易风险,理性投资。

人已被狙杀了,然后提醒注意安全。是不是多此一举?

 

对于2016年股市的“新礼物”熔断机制,很多股民不解,尤其是接二连三地熔断。

这个机制对于咱们股民来说是好事坏?这两次熔断触发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在此,谈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要知道:

熔断机制是什么?它对股市和股民有什么影响?

熔断机制是防止股市异常波动的“电闸”。 熔断机制是为股市上的一道保险,好比给股市安装了一个电闸。但是经常跳闸断电,就不是保险的事情。而是线路、负荷等问题了,要从根本去解决。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熔断机制都以沪深300指数作为熔断的基准指数,并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无论涨跌,触碰到阈值“保险丝”都会“熔断”,股市停止交易。

实施熔断的具体情形如下:当基准指数触发5%熔断阈值时,股市暂停交易12分钟,熔断结束前进行3分钟集合竞价,之后继续当日交易;而在14:45及之后触发5%熔断阈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熔断阈值的,将暂停交易至收市。

理论上触发熔断可以为控制交易风险赢得时间,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当市场处于下跌时,熔断并不能改变股市下跌的趋势,反而会拉长市场的调整时间。

尤其是大家看到5%熔断后,对市场的预期就更加悲观。

要知道,5%的阈值很高了,一般不会触发,美国从实施至今熔断机制仅触发过一次。但在中国,短短的4天内,就接二连三地触发,不得不发人深思。

熔断机制解决的是股市应急问题,但解决不了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当股民的预期不好,信心下降的时候,即使采取熔断机制也阻止不了股市下跌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