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赢在龙年投资策略

(2012-01-28 14:54:54)
标签:

财经股票

先河论市

大势研判

行业分析

机构视点

主力动向

周评

股票

分类: 大势研判

赢在龙年投资策略

 

 

 

   恭贺新年,开门有喜!
    今天是1月28日,正月初六,又称“马日”。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民间有:“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的说法。正月初六“送穷”,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传说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时,先造六畜,后造人,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初六是马日。俗语称:“三六九出门,大吉大利”,正月初六是个好日子,人们在这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就要上班了,亲们,准备要以十二万分的热情迎接新春的第一个工作日了吗?股市30日开市,初八,开门大发!


    针对龙年的投资策略,在此先河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白驹过隙,转瞬间,又是一年,回首2011年股市,用一字概之就是个“惨”,几大指数悉数尽墨。
    2011年大盘跌幅22%,中小板和创业板跌幅超过35%。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前赴后继投身股海,目的都是为了挣钱,但市场无情,极大多数股民操作下来非但没有获利,反而亏损累累,有的甚至血本无归。2011年4月18日3067点到10月24日2307点,累计下跌760点,个股普遍跌幅50%以上。98%的投资者都是亏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亏损的大多数人都缺乏非常专业的炒股知识,也没有严格的止损纪律。整天盲目地追涨杀跌,结果总是越炒越亏,资金也越炒越少。

 

    展望2012年,基金预期“适度放松”将是今年政策演变的主旋律,而在此过程中,财政政策的使用空间会远远大于货币政策。
    不少投资者曾以为2011年会是情况乐观的一年,结果他们却是大受打击。这一年的股市震荡不断,债市则依旧坚挺。
    2012年A股应该比2011有所好转,机会是跌出来的,今年出现前高后低的概率较大。但难以出现09年的牛市行情,毕竟08年跌幅65.39%。

    对于2012,一季度可能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一季度市场若有反弹,则反弹的动力将来自政策和流动性变化,后续则需要观察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

 

   龙年的投资策略:
    恰好2012年又是一个“龙”年,所谓“潜龙在渊,腾必九天”,能不能腾天还说不清,但“在渊”则暗含,2012年是低吸的机会。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幻、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见首不见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其性属水。
    龙年的投资策略就是:灵活应变,以无招胜有招。显时腾云(股价起来时要敢于参与),隐时潜渊(股价退潮时要果断退出)。波段炒作,短线进去。


    2012年的市场,估值和情绪见底支撑着部分基金“短期看多”的热情。短期面临着政策改善、经济预期见底回升带来的修复行情。在中期预期没有形成之前,市场依然无法摆脱现有弱势格局,这需要投资者持续保持跟踪判断。

    市场估值已接近历史低位,这提醒着我们在谨慎的同时要抱有积极的心态。整体上A股市场正在走出最困难时期,2012年市场机会将远大于2011年,“震荡”将是主基调。

    上半年看信贷(决定流动性),下半年看地产(决定盈利有没有拐点)。如果盈利没有拐点,今年的机会来自于预期的机会,就是上半年大于下半年;如果盈利有拐点,下半年机会能够持续,但决胜在上半年。
    从长周期看,潜在增长率正处于放缓的开始阶段。从短周期看,外需不振和投资放缓将拖累GDP增长在2012年继续下滑至8.4%。

    政策较大松动成为2012年最大的变数。相信2012年会有一次较大级别的行情,一方面政策放松的程度更大,另一方面临近换届,转型预期再起。在政策拐点和换届起点的叠加下,股市有望演绎周期股和成长股共振的大行情。
    预计2012年将经历短周期的一个拐点,增长见底后小幅反弹。

 

    从现在开始,股市可能演绎四段行情:
    第一阶段:蜜月行情政策预调微调,市场超跌反弹,周期与主题活跃(2011年10月底以来已开始演绎);
    第二阶段:蜜月后的冷淡政策微调基调不变,对经济担忧加剧,反弹后再次回落(进入第二阶段的信号:经济工作会议,月度工业增加值、PMI数据大幅回落);
    第三阶段:共振行情政策放松力度加大,周期和成长共振,市场指数大幅提升(进入第三阶段的信号:信贷明显放松、房地产明紧暗松、换届明朗、转型预期强化);
    第四阶段:约束再次出现通胀和房价抬头约束政策放松力度。

 

    2012年是农历的龙年,所以212年的战法是:龙潜云雾,潜龙升天,龙飞九天,龙腾虎跃,龙凤呈祥。
    龙潜云雾,等待周期和成长共振的机会,保存实力,伺机而动。
    潜龙升天,业绩优良,前期下跌幅度过大的错杀股,反攻在即。
    龙飞九天,“十二五”发力龙飞九天。七大新兴产业有宝可淘。
    龙腾虎跃,去年历时9个月的探底,政策多利好,行情一触即发。
    龙凤呈祥,黄金十年筑底,是条中国龙就该腾飞起来!把握住。

    共享龙腾盛世,同创财富人生!

 

   价值为盾,主题为矛

    机构倾向:最低2100点,最高3567点;全年预期回报率约为12%,指数波动区间为2300——3100。
    考虑到熊牛的转折,而考量市场见底不见底的有效指标依然是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先河基本判断是大盘腾挪区间在2070点——2922点之间,底部强支撑在2066、2050点左右,年线收阳。先河认为最有可能的震荡区间是2097——2801,这样就有25%的振幅。

    目前的存量资金最大能力也就是将大盘托起到2900点一带,再上3000点还是很难。如果龙年腾达,龙飞九天,一旦突破2800点的压力,就可以看高2959、3067、3215、3299。

    至于机构说的3567点,先河认为有些天方夜谭。有制造噱头,放卫星之嫌。3215点毕竟是道坎。3478、3361、3334、3306等密集的前高不是吃素的。2922——2960就是极限。

 

    记住股市规律,不创新高(2826点是最近的高点),则不排除创新低。所以一旦股指回升到2800点一带,而不能有效越过的话,则需要战略性减仓。关于龙年的操作策略和变盘周期,先河仅在狼队内部做培训,恕不对外!

 

    高点可能出现在5、6月份,低点出现在年初或年尾,全年呈现冲高回落走势。
    2012年一季度区间在2300至2800点,二、三季度区间2800左右至2200点,四季度筑底反弹。
    前期看趋势,政策是最重要变量;后期看基本面,盈利将是股市核心。

 

    稳字当先伺机进攻
    前期跌幅较大、具备充分估值优势的蓝筹股周期股成为热门;
    低估值板块包括银行、汽车、煤炭等,这些行业中盈利确定性高的公司是配置的重点。
    2012年长期看好扩大内需背景下的大消费类行业,以及以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制药、医疗保健、传媒娱乐为代表的新兴成长行业。
    看好早周期的汽车、家电、房地产、水泥行业以及高弹性的保险等行业。
    由于市场多变及干扰因素增多,2012年降低预期,稳字当先伺机进攻,关注投资小波段和强势主题的表现,打好运动战。


    关注龙年的板块机会
    全年以成长股投资为主,消费防御股投资次之,周期性板块仅有脉冲式机会。重点行业配置推荐成长加防御组合,包括环保、LED照明、化工新材料、环保、食品饮料、商业零售和医药行业。

 

    在行业配置上,2012年一季度应关注景气仍能逆周期回升的行业:电力设备(尤其是输变电设备和核电)、医药、消费型投资设备;待政策出现较大松动后,应把握周期和成长共振的机会,配置房地产、工程机械、化工和与转型相关的成长股。
    如果紧缩政策继续坚持2-3个季度不放松,房地产将迎来一轮重大洗牌。

    可关注通信、环保及文化娱乐;短期应遵从历史法则及政策投资思路,二季度市场见底之前,估值为配置的核心,包括新能源汽车、金融等;财政投入关注5个方向:高铁投资、通信投资、电力设备、环保及水利投资。


    建议1:继续持去年增长的股票
  投资者在2011年遇到的困境今年并未消失,这意味着去年的市场赢家可能还会在今年重复其卓越的表现。

    建议2:持有防御型股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一个所谓“全民去杠杆化”的阶段,重点放在资本保全和现金流保值上。如:防御型股票包括派息率较高的必需消费品类股、医疗保健类股和公共事业类股。


    建议3:多考虑一下经济环境
  采用同时关注周期性和防御性主题的均衡配置战略十分关键。


    建议4:继续持有高股息成长股
  在一个增长缓慢的大环境中,只有最优秀企业的股票才能从企业自身良好的基本面中获得提振。


    建议5:考虑一下小型股
   对于2011年表现低迷的小型股而言,如今也许已经是曙光在望。

 

 

   祝大家龙年吉祥!四海腾达!赚钱多多!

 

 

关注本人直播,享受稳定投资的乐趣!点击进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