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解下周操作的上中下三策!

(2009-12-19 15:45:30)
标签:

财经股票

先河论市

大势研判

行业分析

机构视点

主力动向

周评

财经

分类: 大势研判

图解下周操作的上中下三策!

 


   在目前权重板块不作为的情况,大盘能否守住60日均线3111点?3000点又能否保得住?卖掉,舍不得,不卖又怕继续下跌深套?......这都是很多投资者关心的事情,先河在这里做一个研判分析!


   在市场中博弈,一定要知道趋势研判分析,先河认为趋势画线方法简单实用!

 

   前文回顾:
   1、本周三周四周五,三天大盘的下跌,先河在12月13日《下周注意大盘有望变盘!(图解)》就分析过。


   2、大盘下跌的3大原因在《12月17日先河午评:大盘暴跌的原因已查明!》已经说明。


   3、对于60日均线的看法大家可以参考先河《12月18日先河午评:60均线是否经得起考验?》一文。


   4、中国的股市只适合趋势操作,周五的下跌已是情理之中的事,在《12月17日先河收评:大盘将进入诱多阶段?》先河已经提醒过风险!


   5、在周末先河提到的个股:周一龙溪股份涨停、中孚实业涨幅8.02%、华域汽车涨幅6.87%。大元股份涨幅3.26%,但如果不知道见好就收,赚钱的股票最后就会变成被套。

 

   下周要注意的点位:
   大盘下跌的支撑位3089,3060,压力3202,3212,3269,3278,3288

 

   下周大盘研判:
   在这里,先河奉献一张趋势画线研判的图解!

http://ufile.jrj.com.cn/200912/19/blog_attach/blog_attach_12612084263431.JPG


   1、上策:
   由图我们可知,大盘目前形成下跌趋势,
前期低点H点(3080)的整理平台将形成支撑。
   大盘30、60分钟线的均线向下,面前处于下跌通道,空头排列,30分钟线有反复探底的趋势。60分钟线的支撑是3089,即图中的3080左右,大盘如果止跌反弹,就有冲高机会,反弹的第一高度看3202,再往上就注意3212的压力位。


   大盘放量突破30分钟线的压力线,突破第一反弹高度3169(即周五的高点),就是有效的短线反弹。我们就继续看多。如果突破3202,大盘就会变轨到3202——3288的震荡区域运行。窄幅的第二震荡区域是3212——3278,也就是说要注意3212,3278的压力位。

 

   达到上策必须看权重板块的动向、看成交量的放大!有量有行情!有钱有机会!钱就是主力资金。如果无量上攻压力位,就要注意冲高减磅或走人!


   2、中策:
   大盘跌破蓝线3080的支撑位,但在3060左右寻求底部,行情就会有所反复,震荡的周期就会加长,我们只能以耐心来换信心!这就是先河认为3000点以上有较强的支撑的理由!不然3000点失守就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3、下策:
   大盘日线均量线死叉,空头排列,下跌趋势,20日均线也拐头向下。目前就看60日、120日均线是否支撑得住?一旦权重板块杀跌,60日的季线和120日的半年线双重保险也无济于事,也是先河所说《12月18日先河周评:在下跌中寻觅个股机会!》的理由!


   一旦3080蓝色支撑线失守,大盘就会继续下探,到绿色支撑线处寻求支撑。3000点也将不保,大盘失守3000点大盘就会继续下跌。也就是投资者要坚决空仓的时候!届时我们再到2956,2950左右去等待大盘见底的机会!

 

   为此,下周的操作至关重要!先河针对下周的操作提出的上中下三策希望投资者朋友们多看多记多悟!市场是动态变化的,上中下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学会见招拆招很重要!

 

   有先河三策在手,下周操作就无忧!希望先河的建议能给大家带来借鉴和参考!

 

   祝大家周末快乐!投资快乐!

 

 

温馨提示:部分机构观点、分析数据来自《股友投资网》,机构研报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

 

 

精品推荐:

从研究报告去挖掘投资机会

金闪耀,煤炭待发

找财神,银行有戏

金要也,钢铁看好

下周我们该关注哪些板块?

人评论文章首发站点: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nhe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