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博客曾于今年五月底写过一篇介绍打笋山古茶的文章,得到了众多茶友的基本认同,但正如我在那篇文章中所疑虑的,由于当时是几个茶一起窜着喝的,茶与茶之间难免有窜味的现象,而且品茶实在是一件极具私密性质的高雅之事,每个人的经历、学识、口感偏好、品茶经验等因素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对一个茶品作出评价,因而得出的结论自然千差万别,所以我当时的品评终究只能算是个人的一点浅见了,当然不可能完全与众茶友的品感相符。好在,茶友也都是识茶知茶之人,深谙品茶之事的个中滋味,大都对我的浅见抱以“同情之了解”的宽豁态度,实在令我深怀感激。
前批打笋山的小沱到现在为止已全部告磬,性价比高是这个茶的一种共识,很多茶友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当然也不乏对之持有异议的,这当属正常),并大力向别的茶友推荐,打笋山小沱自下架以后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很多茶友来电或来信息咨询。本来,我想留下一批打笋山的毛料在年底进行大派送的,但应一些茶友的要求,现在悉数拿出来,都压成357克的大饼,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推出,而且,每购买打笋山一提就送50克茶王树散茶(数量实在有限,只能如此了,但多买多送,送完为止)。
关于这茶王树上的茶,其实是来自打笋山那一千多亩古茶林之中树龄据说是最大的单棵古树上的茶,年龄最老,当然可以称王了,但这并不是这个茶的看点,这个茶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它是单株茶,如果说同一片古茶林的茶还有树龄大小的区别及土壤的微细差异的话,那么,单棵树上的茶则是将“纯粹”演绎到了一个几乎无以复加的高度,这对于喜欢纯粹体验的茶友不啻一种福音。我曾认真地品尝过老乌山古茶林中两棵单株树上的茶,滋味一柔一刚,差别较为明显。由此也印证了英国伟大诗人布莱克的一句名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真是山山不同貌,树树不同味了,每一棵树似乎都特具灵性,对自然物性的领悟与对天地菁华的化育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每一棵茶树都具有自己的专长或者偏好,因而所孕育出的茶叶自然滋味各异,这跟人类其实是一样的。
从外相上看,此茶条索粗率朴正,可见树龄之古老与生长环境之偏野,闻之山野气息浓烈扑鼻,极具自然之韵,令人心神怡爽如置身旷野。泡汤之后,叶底则又是另一番景致,梗壮叶硕,油润生光,韧性十足。其滋味更是浓强鲜爽,柔顺而显刚强之气,刚泡时似乎有一点苦底,却总是姗姗来迟,而且在舌底倏尔即逝,化为回味悠长的甘甜,极是跳脱活泼,如同一个调皮的孩子,带给你无尽的欢喜。可见,茶树虽老,茶叶永远是年轻的。这个茶还有一个特点是,茶叶似乎再怎么闷泡,茶的味道也不会加重,汤色更是始终如一,真是任尔东来西北风,而心不跳面不改色,镇定有加了。茶叶有此种修为,大概全赖茶树在几百年岁月中的自强不息与百折不挠吧。我想,这应该是大自然赐予茶树的最好奖赏了。

干茶,条索粗壮,香气幽野
光版打笋山,套上小店自己的包装盒

汤色橙黄明亮而略透绿意,茶气足,茶质厚,滋味醇顺,回甘快而余味长

按平常的速度出汤,每一杯茶都是一片明静的水 久久地闷泡之后的茶汤,依然清澈见底。在这
泽,山色有无中,天光云影都蕴含于茶的滋味中 清泽怡静的水畔,可以感受大地的律动,可以
聆听天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