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下雨的日子,我就想回家去捡菌(Juer)

标签:
昆明笔记篆新农贸市场云南野生菌 |
分类: 昆明笔记 |
快一个多月了,昆明一直不停地下。
在20日那晚持续的下,第二天,北京路上的北站隧道又被淹没,一些小区或者街边停放的车辆,浸泡在水里。
16号,在关上会展中心逛完石博会后,直接去的篆新农贸市场。离上一次去,应该是三年多的时间,那次去是将老家带来的火腿,请市场里的人休整砍小封装。这次去,就想看看野生菌,但不买。
从新闻路一侧进的,依旧是人潮人涌,挤得水泄不通,我急拿着理光GR胡乱拍了些。
买菜的都是些上了年级的人,年轻的较少,急匆匆的年轻人外面吃来得快,饿了么、美团外卖,手机上选选就下单。估计上了年纪,才能理解从农贸市场挑菜,回家洗菜做饭,而后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意义是什么。
我也是没做饭的年轻人,买了无花果、桃子、橘子,跑去大观路一侧出口,去看各种野生菌(音Juer, 云南方言 )
。灰挑菌、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鸡油菌、扫把菌、鸡血菌……都想吃,都没买,我就来看看,然后回忆下以前雨季捡菌的日子。
从小学到中学那段时间,我和我弟,只要暑假回家,七八月份雨季的时候,山里有菌子都会去捡,背个竹篮,或拎个小的塑料桶。
几个村子的山,都在那一片,捡菌要赶早,所以天没亮就打着手电筒去。常出菌的地方,我们叫菌塘,青头菌是最常见的。翻过一座座的山,差不多到中午的时候,肚子饿了就回家。
捡回来的野生菌,先粗略挑拣一道,长虫子的不要,而后洗净泥土或杂草,先丢在锅里煮一道,起消毒作用。而后再用炒锅炒,一定都加上大蒜,再次起到消毒作用。
偶有不开水煮,直接炒吃的,但以青头菌为主,其他的野生菌不敢这样做。
肚子饿,也会先在火炉上烤着吃,以没长大的青头菌骨朵为主,将烤熟时,撒上一点盐巴就吃,香得狠。我弟喜欢捡,但不喜欢吃,偶尔烤一个吃吃。
上山捡菌,最好玩的就是几个人一起,捡一天,路也走得远。中午饿了就跑山地里偷玉米或者土豆,烧一堆火,烤着吃,又能把衣服裤子晒干。
捡菌最怕迷路,所以走一段都要相互喊一下,听到声音又聚在一起。家里老人担心走太远会迷路,会说山里有迷魂草。那会倒没拐卖儿童的,放到今天估计不敢随便去山里捡菌。
野生菌,一般都是今晚大雨,第二天一早去会多捡到些。或者天气闷热,之后突然一阵暴雨,这样也会捡到很多。
云南人爱吃野生菌,所以一到雨季,大量吃野生菌中毒的新闻也比较集中,各类防范知识也不断的普及,但每年都有中毒送去医院,甚至吃完最后一餐就没然后的。我小舅舅小时候也有中毒过,幸好不严重。
野生菌中毒会有致幻的情况,中毒过的人说有看到无数的小人在眼前晃来晃去。而云南人有骂人的话,叫“你给是吃着菌了”,说一个人说话做事不动脑子,胡言乱语。
身在云南也觉得有啥啥稀奇,后来才晓得云南的野生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迪庆那边的松茸还出口到国外,价格高得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南的诸多特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外来的朋友,到云南也会请朋友带去能吃到野生菌的餐厅,尝尝野生菌的鲜美。
云南人吃野生菌有很多吃发,比如青头菌裹着宣威火腿蒸吃,或者鸡汤火锅,或者油炸鸡枞,像吃老干妈一样拌饭吃。青椒火腿炒牛肝菌一类的,也多,但总怕没炒熟会中毒,所以还是建议选火锅一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