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街道:文化巷

标签:
吴光范文林街文林派出所昆明记忆昆明街道 |
分类: 昆明街道 |

南起文林街,北至天君殿巷,长249米。解放前地处北城脚荒野,荨麻丛生得名。1950年后随着附近院校扩建、新建,此巷成为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大)、昆明工学院(今昆明理工大学)三校师生从学校至文林街往返的通道,得名文化巷(吴光范《昆明地名博览辞典》)。
现在的文化巷,实际上包括了一段天君殿巷的路段,也就是文林派出所前到云南大学侧门的“三家巷(三校学生喊出来的名字,三家高校学生经常走的巷子,地图或民政部门无登记)”,一直到一二一大街天桥下。按照吴光范辞典中的距离算,确切的文化巷起点文林街与钱局街交叉口,终点到现在的文林派出所前。
因三所高校里的外教和外籍留学生,经常在文化巷内的酒吧、西餐厅喝酒吃饭,或寄宿与周边居民楼,文化巷曾被称为昆明的洋人街。现在随着昆明商业的发展,在昆的外籍人士已不仅仅眷念于此。但巷内的酒吧餐厅时常还有一些外国人光顾。
或许是因为三所高校学生经常由此经过,文化巷里的餐饮、服饰、书店等铺面,无论是名字还是销售的商品都主要针对年轻人。平日里走进巷子,一些年轻白领会用私家车在巷子里卖一些个性另类的服饰或者其他小商品,这也是文化巷夜晚的一大景观。周末的话,一些个人工作室或从其他地方直接带货到文化巷,摆个地摊出售包包、服饰等。
一句话说,文化巷是年轻人的。
看过一些相关文字,专门介绍文化巷里的酒吧、餐厅的,我仅拍了一些街景,只能浅尝辄止。文化巷的文化,其实不仅仅是那些潮流店铺或年轻人,还有很多文化人的故事。作为一个没文化的人,无法一一细究。推荐一篇豆瓣网友写的文字:文化巷的冬天,一篇很好的文字。
之前见到一位网友说,现在的文化巷不过是另一条文林街,我不知以前的文化巷和文林街有什么区别,但走下来的感受,两条相邻的街巷,商业形态上确是很相似。
曾经有云南政协委员提议将钱局街、文林街、文化巷片区建成特色文化街区,按照目前连接翠湖的袁嘉谷故居、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大学等历史文化建筑,以及翠湖周边的餐饮休闲店,连片打造这几条街区,将会是提成昆明文化街区品质很好的方式。如果无法连片打造,至少可以夜晚封闭文林街、文化巷、钱局街车辆通行,先期试验再连片打造也不错。
欢迎各位朋友以评论跟帖的形式分享你与这条街的故事或记忆。
地图上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