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集体备课的思考(转发)
(2012-04-13 18:08:24)
标签:
中学历史集体备课杂谈 |
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径是集体备课。它可以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其目的在于发挥学科组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如何在实践层面上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1.现状:基本按照有关要求进行
现在每周的集体备课,学科组的三个备课组都能遵循有关要求活动:有准备;组长发挥主持人作用;发言有顺序。具体如下:
组长对一学期的集体备课做出总体安排,列出集体备课活动安排表,下发给同组教师。同组教师轮流担任主备课人。主备课人做认真的准备,写出教学设计后,发给同组其他教师,征求意见。使用多媒体手段的,要将自己制作的课件一并发给其他教师。其他教师收到主备课人的教学设计后,认真阅读,写出发言提纲,作好集体备课会的发言准备。备课会在组长主持下围绕课题展开深入研讨,发言人围绕课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集体备课每次指定一人做好记录。
备课会后,安排本组教师听课。听课后立即组织教师座谈,及时评课。就本课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议,重点找到应当改进的地方,记录在案,主备课人在教案上做修改,以备下次教学设计时参考。
全组教师本着积极进取、合作共享精神,参加集体备课活动,虚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从中吸收有价值的意见、看法、观点、建议。特别是在培养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大奖赛的过程中,每两周一次的较难课题的研讨课,让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有“凤凰涅磐”的感受,成长较快。
但是目前的集体备课活动还存在不足,有些时候,对某些课的研究缺乏系统,讨论不够全面,挖掘不够深入,交流不够充分,对教师意见、建议缺乏提炼、归纳、整理,因此,集体备课活动的质量和档次有待提高。
2.办法:提升集体备课的高效措施
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我们要弘扬光大历史学科组的积极进取、乐于合作的优良传统。同时要与时俱进,围绕“导学案”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将“同课异构”的精髓领会并深入贯彻。具体做法是:
在集体备课时,每节课都要落实的主要内容有:学情分析是否全面、真实,符合当前学生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三维目标的确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突破的措施是否有效?教学步骤的设计是否有利于达标?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怎样改进?教学手段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有那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怎样修改?练习题目的设计,题量、难度是否有利于巩固教学效果?
期望通过以上改进措施,让历史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始终围绕主备教师提出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把每个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的智慧和思想都释放出来,充分交流意见,集体修改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和每节课的优质高效,使历史学科组的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