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八中历史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小结
(2010-01-25 23:53:01)
标签:
合肥八中历史组比赛杂谈 |
行走在征途,任重而道远
一、高度重视、全组总动员
此次活动学校非常重视,特制订了详细的方案,其宗旨是“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磨练,在反思中发展,加速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接到通知,我组立即按照要求对全组老师的情况进行了摸底。历史组共有15位教师,其中九位符合参赛要求,另外六位教师则动员担任评委工作。同时,按照比赛的三个项目制订实施细则。
由于比赛的九位教师来自高一(3位)、高二(6位)年级,我组便要求高一、二年级的备课组长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具体落实。12月4日中午,还特意召开了九位参赛的青年教师的会议,再次传达了学校有关比赛的通知精神,并抽签排定了首轮说课比赛的顺序。
二、精心准备、说课“各显神通”
12月9日上午,历史组说课比赛如期在校实验楼四楼举行,参加此次比赛的有何劲松、史方亮、董田生等九位青年教师,担任评委的有邓宗国主任等六位老师,历史学科主任方海霞老师大病未愈也坚持来当评委,教研室程权主任也莅临指导。
九位老师说课的课题是必修二第四单元的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他(她)们提前一天即周二上午九点看到课题,大家都精心准备,通过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来展现各自的说课内容。九位参赛老师都能按照说课的几大部分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内容阐释清楚,说课时史方亮充满激情,孙小娟娓娓道来,高程华表达流畅,陈艳分析全面,何劲松处理教材严谨,董田生善于说理,王明月结合身边事例举证,谢兰兰和胡玉婷语言富有亲和力……可谓各有特色。
虽然各位参赛选手都能按照说课的几个环节来展示,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有的没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的内容阐述方面还出现了一些知识性错误等。
通过六位评委的认真点评、打分,最后董田生、史方亮和孙小娟三位脱颖而出获一等奖。
三、依次上阵,上课“各有特色”
12月23日下午,历史组进行青年教师的第二轮教学大赛。参加比赛的是第一轮(说课比赛)的前三名董田生、孙小娟和史方亮三位青年教师,参赛的课题是必修一的第24课《打开外交的新局面》。本次评委除了校内评委外,学校还从市教育局请历史教研员周瑞霞老师来当评委。
第一个上课的是史方亮,他声音洪亮,富有激情。开篇他用奥运会的主题歌《你和我》导入,他还大胆创新,把课本第三部分内容即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先上,再来回顾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但最后剩下的时间过多(长达五分钟)。
第二节课是孙小娟上的,她的课以娓娓动听见长,思维清晰,能充分运用史料再造情境,渗透了新课改的理念,时而设问时而自叙,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由于课件与史方亮的大体相同,其精彩程度受到了影响。
董田生是最后一个登场的,他把课本内容分四部分即振奋篇、惊喜篇、友谊篇和和谐篇,全班学生分四大组探究参与活动。整节课内容紧凑、表述清晰,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事后周瑞霞老师对三位上课老师一一做了点评,并对董田生的课给予较高评价。
最终,董田生获得上课项目一等奖。
四、沉着应战,答题“方显英雄本色”
从答题来看,灵活题和考查能力题失分较多,有些题则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的现象,可能与选手们掌握的知识有关,也有可能是时间紧导致审题出现偏差,这说明我们青年教师还需要多思考、多练习。
从结果看,最高分是董田生89分,比最低分高了二十分,此外何劲松也有八十多分,大多数选手在七十多分,这说明差距较大,今后需要进一步整体、大幅度提高做题能力。
答题比赛项目,董田生、何劲松获一等奖,胡玉婷、陈艳、孙小娟获二等奖。
总之,通过此次基本功大赛,既检验、锻炼了年轻人,也助于他(她)们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今后更快、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