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地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之间,世称江淮大地。长江、淮河天然地将全省划分为淮北、江淮、江南3个大的自然地理区域,习惯上称淮河以北地区为淮北地区,主要以辽阔的淮北平原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9.1%;淮河与长江之间为江淮地区,主要为起伏的丘陵和西部大别山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5.2%;长江以南为江南地区,以皖南山区和江南圩田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2.2%。长江横贯省境,又有以长江为界,称江南地区为“皖南”或“江南”地区,称江北地区为“皖北”地区。流经皖省的这段长江又称“皖江”。
历史上分安徽地区为皖南、皖北,原以皖山为界,《古今地名大辞典》的“皖山”条解释为:“通称山南为皖南,山北为皖北”,这里指的仅为皖山以北、以南两个区域。安徽建省后,以长江为限,这种地理区划在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作为皖南、皖北行署区划定界域的依据。省会迁往合肥后,这种地理区域划分又有新的概念。因合肥位于全省腹地,故又有以合肥为方位,分安徽为皖北、皖中、皖南、皖东、皖西地区的。又有称“八皖”的,系明及清前期的直隶南京、江南省上江地区(今安徽境内)设有安庆、徽州、庐州、凤阳、池州、宁国、太平7府及颍州、和州、泗州、滁州、广德5直隶州,清建安徽省后于雍正年间又升直隶颍州为颍州府,现安徽境内共设8府,故又有此雅称。
现在,还有一种更为详尽的划分,是综合地理形势、区域位置等因素,以经济区域为主的地理区域划分,分安徽为4个经济地理区域。一为淮北平原区,包括今两淮及凤台、濉溪县、宿县行署、阜阳、蚌埠市等4市1行署及所辖的20个县市区域,总面积为38195平方公里;二为中部丘陵区,包括合肥及所辖长丰、肥东、肥西县和六安(金寨、霍山县除外)、滁州市所辖市、县及庐江县,总面积36183平方公里;三为沿江圩区,包括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巢湖、宣州6市及芜湖、铜陵、郎溪、当涂、繁昌、南陵、无为、和县、含山、怀宁、桐城、枞阳、宿松、望江14县市,总面积为25409平方公里;四为皖西、皖南山区,包括金寨、霍山、广德、青阳、泾县、潜山、太湖、岳西、东至、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石台、旌德16县及黄山、宁国、贵池3个市区总面积38587平方公里。还有一种也是以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心的地理区域划分,分安徽为两淮、沿江经济区、皖南旅游区和合肥科教中心这样“三区一中心”的经济协作地理区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