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毁了“老师”的尊严
(2009-09-20 10:37: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和我的学生们 |
是谁毁了“老师”的尊严
(教育局让我们写师德征文,烦得很,骂骂人解解气,呵呵)
一直想问同行们一个问题:你愿意告诉陌生人你的职业吗?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们这个职业也不丢人,有什么好隐瞒的。这样的回答自然是值得欣慰,我们至少是自我认同的。那么,我就还想问第二个问题了,“你以你的职业为荣吗?”
坦率地讲,我并不乐观地认为,老师们一定会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地给我一个肯定的答案。相反,太多的老师们,感受到的是身份的尴尬与职业的无奈。我曾亲耳听过许多同事讲,“出门了,千万别说你是老师,否则没人看得起你的。”
我们的职业曾经被誉之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善良的人们从来没有吝啬过对“老师”的感谢与赞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肯定了老师默默无闻地付出与贡献,“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诠释着世人对老师由衷的敬意和尊重。普通百姓家把为师者与“天地君亲”相提并论,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都会记得那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由此讲来,我们都应该是被神圣的光环笼罩着的人,因为职业而给自己带来太多的荣耀与骄傲,我们应该为自己是“老师”而感到三生有幸了。
一篇文章里却这样写到:“有人开玩笑说,现在要恶心谁就叫他‘老师’,据说最狠的话是‘你是老师,你们全家都是老师’。”走出校门,也不断会听到别人说“那些当老师的”,语气里太多的不屑与轻蔑。改了行的老师竟然成了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而学生顶撞老师,家长找学校“麻烦”竟也成了时尚和流行。更有甚者,在网上还有专门为学生提供“打老师”服务的帖子。如此等等,真是教育者莫大的悲哀。
不禁要问一句,这“老师”究竟是怎么了?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老师”两个字实在是有沉甸甸地分量。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很多有着良好职业操守,同时也具备高尚人格的老师。我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更重要的是,我被那些真挚的情感和沉默的坚守而打动,我的心一直温暖如春,于是我才能乐观和善良,正直而坚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多么美丽的传奇。
于是懂得,“老师”实际上是学生最初的“世界”和“社会”。老师的形象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老师的一句话甚至可以改变他们的人生观。孩子幼小的心理还没有判断和分析能力的时候,是由老师引领他们一点点的认识人生和社会的。这样想来,做老师的应该是“胆战心惊”、“诚惶诚恐”才对,因为责任太过重大。一举手一投足,自己虽是无心而为,可带给学生的影响,往往是始料不及的。
当我们的老师在讲台上抽烟,骂娘说脏话的时候,可曾意识到有那么多眼睛在无声的抗议。我们爱过学生吗?是不是只把他们当作一个职业对象,每天勉强的敷衍与应付,而从来没认真地看过他们的眼睛,更不用说体察他们的内心。我们尊重过学生吗?有多少老师会轻易地骂学生“笨蛋”“白痴”,说他们是猪,“连猪都不如”。更有甚者,还让成绩差的学生“去死”… …我这个从小没听过重话的人,真的不敢想像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划过了多么深的伤痕。我们表扬过差生吗?是不是从来都无视他们的存在,也看不见他们的努力。因为他们影响了班级的排名和期末的奖金而耿耿于怀,恨不得他们化作蒸气消失了才好。我们有没有真心地为孩子惋惜过,伤心过,心疼过;我们说错了话,迟到了早退了,冤枉误解了学生的时候,有没有跟他们说过对不起;学生帮我们打水擦黑板拎东西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说过“谢谢”。我们的眼神里有没有太多的不耐烦、嘲笑、甚至厌恶和不屑一顾 … …
老师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是不是社会有不公平的现象我们就不再让他们相信公平,于是我们收了家长的红包就让学生坐在教室的前排,而那些视力不好的小个子,却在后排开始了无奈和迷惑不解;是不是钱在这个社会太重要,我们就可以不再教育学生仁爱与善良?于是乎我们只给交了钱的孩子补课,甚至不断地以各种含蓄或者顾不上含蓄的理由让家长给我们“意思意思”?是不是教育只是让学生考一个高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任何的手段和形式都是名正言顺,以至于我们的老师开始教给学生作弊的方法。或者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们从来都不在乎学生成绩以外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我们老师们穿着奇装异服还要教育学生朴实大方;我们凭着自己的心情工作而不是靠“责任感”来约束自己,还希望学生能够积极进取;我们粗暴而轻率地判断的评价一个学生,可还企图让学生能够客观和公正;我们在讲台上渲泄着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社会的愤懑,又跟学生说要报效祖国… …如此地自相矛盾,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的极端讽刺吗?
那些孩子心中的美好和纯真,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希冀和向往,被我们轻易而粗暴地扼杀摧毁。就像一张晶莹透明的玻璃,原本需要加倍地呵护,却突然之间碎了一地,那破碎的声音何其残酷,足以让人扼腕叹息。
我们好像很忙,再没有时间去看书学习;我们很烦,以至于我们没有心情去研究更新鲜的教法;我们的威仪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又哪里容得学生在课堂上的置疑。所以信口开河也好,枯燥无味也罢,只要站够了四十五分钟也就心安理得。如此还要让学生佩服,未免太过于强人所难。而走出校门,又有多少老师在维护着自己“身分”的理性,道德,或者是良知。当我们在公告场合高谈阔论乱丢纸屑的时候,当我们在赌桌上大呼小叫的时候,当我们喝醉了在大街上呕吐胡说八道的时候,当我们口不择言议论着“女人”的时候,难道我们还要家长放心地把他们的孩子交给我们,继而尊称我们为道德标兵,在教师节给我们送锦旗吗?
那才真正是奇谈怪论吧!
既然是当“老师”的人,我们就应该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精神。诚然,崇尚利益与权力的社会风气,让“老师”的地位在一夜之间像中国股市一样下跌。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让无数的学生也开始失去对老师的崇拜。作为教育者,我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也遇到了太多让人措手不及的困难。但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仅凭一个虚无的“身份”,而没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作为支撑,想要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学生的尊重,无疑是痴人说梦。
我也看到过身边有很多的老师,甘守着清贫与艰辛,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工作,他们智慧而独立,鲜活而富有魅力。而这些老师正是被学生一直敬爱和尊重着的。只有内心强大的人,面对任何的诱惑与诋毁,才能淡定自若,从容不迫。这内心的强大,定然来源于对自己职业的认同,热爱,还有笃信不移的坚持。
看来,欲被人尊重者,必先自重。做人如此,为师者,更应如此。
如果这世上仅存最后一点良知,这一点良知也应该存在于“老师”的心中;如果这世上还剩最后一块干净的土地,那这地方绝对应该是“学校”。
请维护我们当“老师”的最后的尊严吧!